“先锋号” 前哨站的材料加工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车间中央的大型合金熔炉正散发着橘红色的热浪,凯站在熔炉旁的操控台前,手中拿着一份从创世文明数据库中提取的《超轻高强合金合成手册》,手册上用古老符号标注的材料配比的,正通过终端翻译成清晰的参数 —— 这是团队继能量核心、护盾系统后,又一个重点落地的技术项目,目标是利用现有资源,小批量生产能大幅提升舰船防护能力的新型合金。
“手册中提到的‘基础金属’是我们之前从废弃舰船中打捞的钛合金废料,‘增强元素’则需要从星尘砂中提取硅晶体,‘催化元素’是深渊能量中和后的残留物质,这些材料我们都有储备!” 凯的手指在终端上快速滑动,将材料参数输入熔炉的自动配比系统,“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熔炼温度曲线’—— 创世文明的工艺要求温度在 1800℃-2000℃之间反复波动 3 次,形成‘梯度晶界’,这样才能让合金同时具备高强度和轻量化的特性。”
莉娜站在熔炉旁,看着传送带将钛合金废料送入进料口,废料表面还残留着之前战斗留下的弹痕和锈迹。这些废料是团队在数据深渊边缘打捞的,原本计划用作普通维修材料,如今却要通过创世文明的技术,摇身一变成为 “老兵号” 的 “新铠甲”。“车间的熔炉最大单次熔炼量是 500 公斤,我们先进行小批量试生产,成功后再逐步扩大规模。另外,打捞材料中的杂质需要提前过滤,否则会影响合金的晶界结构。”
星璃走到废料预处理区,灵能轻轻覆盖在堆积的钛合金废料上。她能清晰 “看到” 材料内部的杂质分布 —— 有些废料中夹杂着细小的深渊能量结晶,有些则因长期暴露在星云中,内部形成了微小的裂纹。“灵能感知到 30% 的废料存在内部裂纹,需要用‘超声波探伤仪’提前筛选;还有 15% 的废料含有未中和的深渊能量,必须先经过‘中和菌群’处理,否则会在熔炼时引发能量爆炸。”
团队立刻分工展开准备工作:莉娜带领车间工人用超声波探伤仪筛选废料,将合格的钛合金分类堆放;星璃则负责用中和菌群处理含深渊能量的废料,淡紫色的灵能引导菌群均匀覆盖在材料表面,将残留的深渊能量逐步分解;凯则在操控台旁反复调试熔炉的温度控制系统,确保能精准复现创世文明的 “梯度晶界” 工艺。
两小时后,第一批 500 公斤的合格材料被送入熔炉。熔炉温度开始缓慢攀升,从常温升至 1800℃时,凯按下 “梯度升温” 按钮,温度指针在 1800℃与 2000℃之间开始规律波动,熔炉内的合金溶液表面泛起细密的波纹,像沸腾的岩浆中涌动的晶核。
“第一次温度波动完成!晶界初步形成,强度检测达到预期的 60%!” 终端屏幕上,合金的实时检测数据不断刷新,凯的声音带着期待,“第二次波动需要保持温度差 200℃,这是形成‘梯度晶界’的关键,一旦温度偏差超过 5℃,整个批次都会报废。”
星璃的灵能延伸至熔炉内部,能 “看到” 合金溶液中的分子在温度波动下重新排列 —— 原本杂乱的分子结构,逐渐形成类似 “蜂巢” 的有序晶界,这些晶界像无数细小的支架,既支撑起合金的强度,又减少了材料的整体密度。“温度差稳定在 198℃,分子排列有序,没有出现异常晶核!”
当第三次温度波动完成,熔炉开始缓慢降温,合金溶液逐渐凝固成银白色的块状。当冷却至常温,机械臂将合金块从熔炉中取出时,所有人都围了上来 —— 新型合金的表面泛着细腻的金属光泽,重量比同等体积的钛合金轻 40%,用液压钳测试其强度时,钳口在合金表面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远低于普通钛合金的形变程度。
“性能检测报告出来了!” 负责检测的研究员拿着一份报告快步走来,脸上满是惊喜,“抗拉强度是普通钛合金的 2.3 倍,密度却只有其 60%,抗腐蚀能力提升 1.8 倍,尤其是对深渊能量的抗性,比我们现有的最好装甲材料还高 50%!”
“太好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材料!” 雷诺的声音带着兴奋,他指着 “老兵号” 传来的损伤报告,“‘老兵号’的舰首有 3 处结构裂纹,引擎舱的装甲也在之前的战斗中受损,正好用这批合金进行修补和强化。”
第二天,“老兵号” 驶入前哨站的船坞,开始接受新型合金的改造。船坞顶部的重型机械臂将第一批合金块吊运至舰首,凯和莉娜带领维修团队,先用激光切割设备将受损的旧装甲移除,露出内部锈蚀的金属骨架 —— 这些骨架因长期承受战斗冲击,部分连接处已出现松动,若不及时修补,可能在高负荷航行时引发结构坍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