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天大厦六十八层,“灵犀”项目战区即使在深夜也依旧灯火通明,只是白日的喧嚣被一种专注的静谧所取代。
冷月独自坐在自己的隔间里,面前三块显示屏上同时滚动着不同的数据流:左侧是“灵犀”项目核心代码库近三个月的访问日志,中间是经过高岩团队初步筛选的、与唐先生名下空壳公司“灵犀科技”有过间接或直接资金往来的一系列离岸公司股权结构图,右侧则是她正在自学的《企业并购重组与反收购策略》电子书。
她的眼下有淡淡的青影,但眼神却锐利如鹰,在不同屏幕间快速切换视线,大脑如同高速处理器,试图从海量信息中寻找那根能将一切串联起来的、若隐若现的线。
空气中只有键盘轻微的敲击声和她偶尔翻动电子书页的声响。
连续几天高强度的学习和信息分析,让她感到一种不同于体能消耗的疲惫,那是精神高度集中后的虚脱感。
商业世界的复杂程度远超她最初的想象,各种金融工具、法律实体、交叉持股关系如同迷宫,而唐先生及其背后的“暗影”公司,更像是在这迷宫中布下重重陷阱的猎手。
她的目光久久停留在中间屏幕那张复杂的股权结构图上。
几十个注册于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的空壳公司,通过层层持股、循环贷款、虚拟交易,最终指向唐先生控制的“灵犀科技”。
这些公司像一团乱麻,表面看是为了隐匿资产和避税,但冷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种过于复杂的结构,除了隐藏,是否还有其他目的?
比如……为某种特定的资金流向或资产转移做铺垫?
一个大胆的念头突然闪过她的脑海:如果把这复杂的公司股权结构,看作一个军事上的“佯动”部署呢?
用次要方向上的频繁调动和复杂配置,吸引敌方注意力,掩护主要方向上的真实意图?
这个想法让她精神一振。她暂时放下其他资料,全力聚焦于这张股权图。
她不再试图理清每一个公司的具体业务(那几乎不可能),而是开始寻找这些公司之间资金流动的规律,特别是与“灵犀科技”发生交易的时间点、金额特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次熄灭,只剩下零星的光点。
冷月却浑然不觉,完全沉浸在线索的梳理中。
她运用侦察兵分析敌军通讯规律的方法,标记每一次资金往来,寻找峰值和低谷,对比外部已知事件(如凌峰集团的重要发布、行业政策变动)。
凌晨三点,当屏幕上的时间数字跳动时,冷月敲击键盘的手指突然停顿了一下。
她发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规律:在凌峰集团宣布成功并购科锐科技(即真正的“灵犀”项目)前后约一周时间内,这些空壳公司与“灵犀科技”之间有几笔看似平常的、中等规模的资金划转,但划转的路径却异常曲折,而且最终接收款项的子公司,其注册时间恰好就在并购消息公布前三天!
更关键的是,这家子公司的注册地址,与“暗影”公司某个已知的虚拟办公室地址存在关联!
这太巧合了!就像在主力部队发动总攻前,一支小分队被秘密派往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实则至关重要的战略要点!
这不是简单的资金隐匿,这更像是一次有针对性的“战略预置”!
唐先生早在凌峰成功并购前,就已经开始布局,目标可能不仅仅是窃取技术,而是……夺取控制权?
或者进行某种形式的资产剥离/注入?
这个发现让冷月后背升起一股寒意。
如果她的猜测成立,那么唐先生的图谋远比他们之前预想的还要深远和凶险!
这已经超出了普通商业间谍的范畴,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瞄准公司控制权的恶意收购或破坏行动!
她立刻将发现的关键时间点、资金路径和公司注册信息异常整理成简要报告,标注出她的推测。
此时已是凌晨四点,但她没有丝毫犹豫,直接通过内部加密通讯系统,将报告发给了凌霄,并附言:“凌总,发现异常资金流动模式,疑似针对‘灵犀’项目的超前布局,可能涉及恶意收购或资产转移,情况紧急。”
她不确定凌霄是否已经休息,但这件事的重要性让她必须立即汇报。
出乎意料的是,信息发出后不到五分钟,她隔间的门就被轻轻推开了。
凌霄穿着睡袍,外面随意披了件西装外套,脸上带着明显的倦意,但眼神却异常清醒锐利,显然是被她的信息惊醒了。
“确认吗?”他没有寒暄,直接走到她身边,目光投向中间屏幕上被她重点标注的股权结构图。
“数据交叉验证过,时间点和路径巧合的概率低于千分之三。”
冷月起身让开位置,指着屏幕上的关键点,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了她的发现和基于军事类比得出的推测。
凌霄凝神听着,眉头越皱越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