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凌天大厦顶层沉浸在一片城市尚未完全苏醒的静谧中。
东方天际刚泛起鱼肚白,楼下的街道只有零星清扫车驶过的声音。
冷月已经坐在了学习室的书桌前,面前摊开的不是安保日志,而是一本厚重的《高级公司财务分析与估值》。
台灯的光晕照亮书页上密集的表格与公式,也映亮她专注而略显疲惫的侧脸。
昨夜与凌霄的那番深入探讨,虽然让她对几个关键财务概念茅塞顿开,但也让她更清晰地看到了自身知识结构的巨大鸿沟。
商业世界的逻辑链条远比战术指令复杂迂回,变量无穷,每一个决策背后都牵扯着盘根错节的利益权衡和风险计算。
这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种不同于面对枪口时的紧迫,而是源于认知边界被不断冲击的眩晕感。
她强迫自己集中精神,试图理解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中的永续增长率假设对最终估值结果的敏感性影响。
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动,列出一个个变量,试图模拟不同情景。
这感觉,比在丛林里根据有限情报预判敌人伏击点还要耗费心神。
敌人的行为有逻辑可循,而市场和人心的变幻,却往往无迹可寻。
七点整,门外传来规律的敲门声。
冷月应了一声,高岩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和一份早餐三明治。
“冷顾问,早。凌总吩咐给您准备的。”
高岩将东西放在桌角,目光扫过她面前写满演算过程的草稿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佩服。
这位从枪林弹雨中走出的女子,正以惊人的毅力啃噬着另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谢谢高队。”冷月放下笔,接过还温热的牛奶。
“两件事。”高岩点开平板,调出资料,“第一,对张维的‘策反’工作有进展。在确保其子安全并给予明确承诺后,他的心理防线基本崩溃,愿意配合。
根据他的交代,唐先生那边的联系方式是一个加密的单向信息接收装置,他只能接收指令,无法主动联系。下一次指令传递时间不确定。
我们正在尝试通过技术手段反向追踪信号源,但希望渺茫。”
冷月点点头,这在意料之中。唐先生行事极为谨慎。
“第二,”高岩切换画面,神色凝重起来,“我们对发布会当天那个假冒‘星河传媒’维修员的嫌疑人进行了全力追查。
此人反侦察能力极强,利用多个假身份和公共交通工具,成功摆脱了我们前期的追踪。
但是,技术部门在反复筛查现场及周边所有监控录像后,有一个细微发现。”
他放大一张经过高清处理的监控截图。
画面是发布会当天,会场侧后方的一条员工通道入口,一个戴着鸭舌帽和口罩、提着工具箱的男子正低头快速通过,身形与描述的嫌疑人吻合。
图片分辨率不高,但高岩用光标圈出了男子微微敞开的工具包缝隙。
“放大这里,”高岩操作着,“看到这个反光点了吗?
技术增强处理后,确认是一个特定型号的微型高敏麦克风组件的一角。
这种型号,通常用于专业级的定向窃听或振动采集。”
冷月眼神一凛。对方的目的不仅仅是制造混乱和植入硬件!
他们还试图进行现场窃听!
“能确定窃听目标吗?”冷月立刻问。
“通道这个位置,能覆盖到后台临时休息室、部分走廊以及……”高岩顿了顿,指向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以及主席台侧翼的候场区域,也就是您当天所在的位置。”
目标可能是后台的任意重要人物,甚至可能包括她与凌霄在台侧的简短交流!
冷月的心沉了下去。对方的手段比她想象的更周密、更具侵略性。
“音频内容有被截获的风险吗?”
“现场环境嘈杂,这种麦克风有效距离和抗干扰能力有限,窃听到清晰有用信息的概率不高,但不能完全排除。
”高岩回答,“更重要的是,这说明了对方行动计划的周密性和装备的专业性。
这绝非普通商业间谍。”
“唐先生,或者他背后的‘暗影’,果然名不虚传。”
冷月冷声道,“继续追查此人,哪怕只有一丝线索。
另外,通知安保部门,对所有今后重大活动的后台区域进行更严格的电子信号检测和物理排查。”
“明白。”高岩记录下指令,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冷顾问,凌总让我转告您,学习固然重要,但不必过于苛求自己。
您的价值,远不止于精通财务报表。”
冷月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凌霄的用意。
他是在担心她给自己太大压力。她点了点头:“我知道,谢谢。
但我需要尽快跟上。”
高岩离开后,学习室重归安静。
但冷月的心却无法平静。唐先生势力的阴影如同无形的蛛网,正从各个方向悄然渗透。
技术窃密、内部腐蚀、现场破坏、电子侦听……对方无所不用其极,且层次分明,步步为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