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J指标的引入,让韩风掌握了在震荡市中衡量市场情绪“温度”的体温计。然而,他很快发现,KDJ那基于最高价与最低价的波动框架,虽然灵敏,却也带来了信号繁杂、在趋势行情中容易钝化的困扰。他渴望找到一种既能有效衡量市场内在动能、识别超买超卖,又能对趋势的持续性提供更多洞察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由技术分析大师威尔斯·怀尔德创造的,与KDJ齐名,但在设计哲学上更为纯粹和深刻的——相对强弱指标RSI。
调出RSI指标,韩风看到的是一条在0到100刻度间独自舞动的曲线。它没有KDJ那样三条线的纠缠,显得简洁而专注。RSI的全称是Relative Strength Index,中文直译为“相对强弱指标”。这里的“相对强弱”,并非指股票与大盘的强弱对比,而是指市场内部,多头力量与空头力量自身的相对强弱关系。
他的探索从RSI独特的计算原理开始。与KDJ关注收盘价在价格区间中的位置不同,RSI的计算只关注一件事:在一定时期内,上涨交易日带来的平均涨幅与下跌交易日带来的平均跌幅之间的力量对比。
其核心计算步骤如下(以常用的14日周期RSI为例):
1. 计算过去14天中,所有上涨日涨幅的平均值(Average Gain)。
2. 计算过去14天中,所有下跌日跌幅的平均值(Average Loss)。
3. 计算相对强度(RS) = 平均涨幅 / 平均跌幅。
4. RSI = 100 - 100 / (1 RS)。
这个公式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复杂的多空博弈,抽象为一个简洁的数学比较。韩风尝试用更直观的方式理解:
“这就像是在衡量一场持续14天的拔河比赛,”他思忖着,“RSI计算的是,在这14天里,代表多头的队伍平均每天使出的力气(平均涨幅),与代表空头的队伍平均每天使出的力气(平均跌幅),两者之间谁更强。如果多头平均力气远大于空头,RSI值就高;反之则低。”
理解了计算逻辑,RSI的核心应用便清晰起来。与KDJ类似,RSI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同样是识别超买与超卖。
市场普遍认可的尺度是:
· 超买区:RSI > 70 (有些激进者使用80)。表示在近期,多头力量相对于空头力量已经过度释放,市场可能短期过热,存在回调风险。
· 超卖区:RSI < 30 (有些保守者使用20)。表示在近期,空头力量相对于多头力量已经过度宣泄,市场可能短期超跌,存在反弹可能。
韩风立刻在历史图表上进行验证。在一段典型的震荡行情中,当RSI曲线进入70以上的区域,股价往往很快见到短期高点;而当RSI曲线进入30以下的区域,股价也常常形成短期底部。这种指示作用,在无明确趋势的箱体运动中表现得尤为出色。
然而,与KDJ一样,韩风也立刻遭遇了RSI的“钝化”现象。在一轮气势如虹的单边牛市中,RSI可以长期维持在70甚至80以上的超买区,如果据此卖出,会错失巨大的主升浪。反之,在惨烈的熊市中,RSI也会长期在30以下徘徊,盲目抄底无异于火中取栗。
“趋势是老大,”韩风再次确认了这个铁律,“任何摆动指标在强大的趋势面前,其超买超卖信号都会暂时失效。它们更像是‘警示灯’,而非‘行动指令’。”
如果说超买超卖是RSI的基础应用,那么背离则是RSI皇冠上的明珠,也是韩风认为其比KDJ更具价值的地方。正是因为RSI专注于纯粹的多空力量对比,其背离信号往往更能真实地反映动能衰竭的本质。
· 顶背离:股价创出新高,但RSI指标的高点却低于前一个高点。这表明,虽然价格还在上涨,但推动上涨的内在多头动能实际上已经在减弱。这通常是趋势反转的先行警告。韩风在一个个股的历史大顶区域,清晰地看到了这种顶背离:股价连拉阳线创新高,但下方的RSI曲线却一顶比一顶低,完美地预示了随后的大跌。
· 底背离:股价创出新低,但RSI指标的低点却高于前一个低点。这表明,虽然价格还在下跌,但内在的空头动能实际上已经在衰竭。这通常是趋势反弹或反转的早期信号。
韩风发现,RSI的背离信号,尤其是在重要的高点或低点,其可靠性和提前量有时甚至优于MACD。因为RSI直接衡量力量对比,而MACD基于均线,有其固有的滞后性。
除了背离,怀尔德在创立RSI时,还提出了两个极具洞察力的形态,进一步丰富了RSI的实战价值:
· 失败摆动(Failure Swing):这是一种比普通背离更强烈的反转信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