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的经济规划,随着盐与米这两大基石的就位,开始进入关键的铸币环节。
这一天,何维再次召集了所有的预备公民,正式宣布:“我决定,成立‘南洋城铸币司’!”
“铸币司?”江骨挠了挠头,这个词对他来说,和之前的“盐务司”一样新鲜。
“顾名思义,”何维解释道,“就是专门为我们南洋城,制造南瓷币的地方。”
“我设想中的南瓷币,要有我们南洋城独一无二的标记用于防伪,还要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来代表不同的价值。”
何维环视众人,郑重地宣布了铸币司的人事任命:
“陈启!”
“在!”陈启立刻上前一步。
“你做事稳重,精通工程与测绘,我任命你为铸币司司长。负责整个铸币司的统筹管理,以及最关键的原料控制!”
“是!”陈启的脸上满是激动。
“杨石!”
那个年轻的制陶工匠,听到自己的名字,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紧张地站了出来。
“你烧窑的技术很好,”何维的语气充满了肯定与鼓励,“我任命你为铸币司的技术总监!负责南瓷币的研发与烧制!”
杨石的眼睛瞬间就红了。
因为一只碗而险些成为罪人的他,从未想过自己的“手艺”,会被赋予如此重要的使命。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我一定尽全力!”
“铸币司的选址,就在西山那处废弃的采石场,”何维继续部署道,“那里地势隐蔽,我会让李虎的巡逻队在那里设立最高等级的岗哨,日夜守卫。记住,铸币司的一切,从今天起,都将是南洋城的最高机密!”
……
西山采石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秘密基地。
一座全新的、结构更复杂、拥有更长焰道的龙窑,在陈启的指挥下拔地而起。
而杨石,则带领着从全城挑选出的最优秀的十名工匠,在一间守卫森严的工棚里,开始了南瓷币的技术攻关。
何维几乎每天都泡在这里,亲自指导。
第一道难关,是币值与图案的设计。
这不仅仅是美学问题,更是关乎防伪和流通便利性的核心问题。
何维在一块巨大的泥板上,画出了他的构想。
“我们的南瓷币,暂时分为四种面值。”他一边画,一边解释。
“最小的,代表‘1元’,就做成最简单的圆形。它的背面,刻上三道水波纹,代表我们的城市诞生于大海。”
“第二种,代表‘2元’。我们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方便人们用绳子串起来携带。它的背面,刻上两株交叉的稻穗,代表我们以农业为本。”
“第三种,代表‘5元’。形状要做得更复杂一些,六边形。背面,就要用上我们南洋城的城徽——盘踞在月光石上的巨蛇图腾!”
“最后,是价值最高的‘10元’。”何维深吸一口气,拿起骨笔,在泥板上,画出了一个清晰的侧面人像,“这枚钱币,要做得最大、最厚。它的正面,将是我的头像。”
这个决定,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将维神的头像印在钱币上,这其中蕴含的权威与象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这不只是为了我个人,”何维神情严肃,“这是为了给我们的钱,赋予最强的信用。我的头像,就是南洋城信用的化身。只要人们还相信我,他们就会相信这枚钱的价值。”
图案设计敲定后,最艰巨的难关接踵而至。
那就是模具的制造。
要将如此精细的图案,批量地、分毫不差地复制到成千上万枚瓷币上,必须依赖高精度的模具。
陈启最先尝试用质地最坚硬的石料进行雕刻,但石头的颗粒太粗,根本无法刻画出人像、稻穗的麦芒等细节。
他又尝试用兽骨,兽骨足够细腻,但太脆,往往刻到一半就断裂了。
一连半个月,他们几乎用遍了所有能想到的材料,都以失败告终。
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之际,何维拿来了一块他们储备中,仅有拳头大小的青铜锭。
“看来,有些东西,是绕不过去的。”他看着那块在火光下闪烁的青铜,叹了口气,“用它来做‘母模’。”
母模,顾名思义,是所有模具的母亲。
这个概念,是何维带给这个时代的全新思路。
由全城最擅长精细雕刻的工匠,花费了整整十天的时间,用尽了各种打磨、篆刻的手段,终于将那四个设计图案,完美地复刻到了四块小小的青铜板上。
青铜母模的诞生,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工匠们不再需要去雕刻每一块模具,他们只需要将湿润的泥板,小心地在青铜母模上按压。
一个带有精美图案的“陶制子模”,便诞生了。
他们可以轻易地,在一天之内,制造出上百个这样的子模。
批量生产的瓶颈,被彻底攻克。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道,也是最核心的技术壁垒——釉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