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晚宴的余波,并未在校园平静的日常中掀起太大的涟漪。刘亚豪的生活重心,迅速而坚定地回归到了三点一线:教室、图书馆、创业中心实验室。那晚的锋芒毕露,像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短暂而耀眼,随后便沉淀为他眼底更深沉的决心。
拍下与顾氏技术团队交流机会和实验室使用权,并非一时冲动。这在他心中,是打破质疑的宣言,更是项目推进的关键一步。他必须将这次机会的价值最大化。
第二天,顾北辰便如约安排了与顾氏集团智能家居事业部首席技术官(CTO)的视频会议。面对屏幕那端经验丰富、眼神锐利的技术大拿,刘亚豪没有丝毫怯场。他提前做了详尽的准备,将项目目前遇到的传感器数据滤波算法不稳定、多节点通信延时、以及低功耗模式下性能骤降等核心问题,条理清晰地罗列出来,并附上了自己初步的调试数据和失败案例分析。
他的陈述,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精准的技术术语和严谨的逻辑。CTO起初还带着几分审视,听着听着,眼神便从随意转为专注,最后甚至带上了一丝欣赏。两人就几个关键技术难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CTO给出了几个基于大规模应用经验的优化思路和备选芯片方案,让刘亚豪茅塞顿开。
视频会议结束后,刘亚豪立刻扎进了创业中心那间小小的实验室。顾北辰也将其他杂务暂时推开,陪他一起泡在里面。叶晴萱则承担起了“后勤部长”的角色,负责订餐、跑腿、以及在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时适时插科打诨,调节气氛。
实验室里,电路板、芯片、示波器、逻辑分析仪散落各处,白板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算法流程图。空气中弥漫着焊锡、松香和咖啡因混合的独特气味。
“这里,滤波器的参数还需要调整,之前的算法在极端情况下还是会出现毛刺。”刘亚豪指着屏幕上的一段代码,眉头紧锁。
顾北辰凑过来,看着波形图:“试试用这个自适应滤波算法?虽然计算量稍大,但对非平稳信号的跟踪能力更强。”他快速地在草稿纸上写下一串公式。
“可以试试,但要注意功耗……”刘亚豪接过草稿纸,眼神专注,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陷入沉思。
两人常常为一个技术细节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时,就各自埋头仿真或调试,用数据说话。这种纯粹的技术碰撞,激烈,却充满了相互促进的快感。顾北辰宏观架构思维强,总能提出新颖的方向;刘亚豪动手能力和细节把控力出众,能将想法落地,并发现潜在的问题。他们的互补,在一次次攻坚中愈发默契。
这天下午,两人正为了一个通信协议的优化方案僵持不下,实验室的门被“哐当”一声推开了。
韩夜懒洋洋地倚在门框上,依旧是那副纨绔子弟的派头,穿着一身价格不菲的潮牌休闲装,手里拎着个印着某知名私房菜logo的精致食盒。他桃花眼扫过一片狼藉的实验室和两个眼带血丝、头发凌乱的“工程师”,嘴角勾起那抹标志性的戏谑笑容。
“哟,两位科学家,这是打算在实验室里修仙呢?顾伯伯要是知道顾氏未来的继承人这副尊容,不知道作何感想。”
顾北辰头也没抬,没好气地回了一句:“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没看见正忙着呢?”
刘亚豪也只是对韩夜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目光又回到了屏幕上。
韩夜也不生气,自顾自地走进来,将食盒放在唯一还算干净的角落桌子上,打开,里面是香气四溢、摆盘精致的点心和小菜。
“啧,不识好人心。听说你们俩快长在实验室了,本少爷特地来慰问一下。”他拿起一块杏仁酥,慢条斯理地吃着,目光却落在了白板上那些复杂的图表和公式上,桃花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光。
“吵什么呢?隔老远就听见了。”他状似随意地问道。
顾北辰简单解释了一下争议的焦点。
韩夜听完,嗤笑一声,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在某个节点上画了个圈:“这点破事?你们俩脑子被代码糊住了?这里,用分布式共识算法稍微变通一下,不就解决了?既保证了实时性,又避免了单点故障风险。虽然会增加一点点开销,但在你们这个架构里,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他寥寥数语,却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僵局。顾北辰和刘亚豪同时愣住,盯着那个被圈出来的节点,大脑飞速运转。
“分布式共识……Raft 协议变种……”刘亚豪喃喃自语,眼睛越来越亮,“对!可以这样!将决策权分散,通过投票机制……”
顾北辰也猛地一拍大腿:“靠!韩夜,你小子可以啊!这脑子怎么长的?平时没见你搞这些啊!”
韩夜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将剩下的半块杏仁酥丢进嘴里,语气依旧欠揍:“小爷我涉猎广泛,不行啊?真以为我只会吃喝玩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