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随着我讲课频率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听众开始主动加我的微信,进行私下交流。有人向我索要微信,甚至还有听众将我的微信推荐给他们的亲戚朋友。
由此可见,听我讲解中医理论的人越来越多,这让我深感欣慰。然而,实话实说,由于白天需要处理各种事务,还要经营生意和接待患者看诊,我有时确实感到疲惫不堪,曾一度考虑暂停这个中医理论大讲堂的讲课。但仅仅几天没有讲课,群里就开始有人询问:“韩老师这几天怎么了,怎么不讲课了?是不是生病了?”毕竟我自己就是大夫,如果生病了,应该能够自我调养才对啊。
大家这么期待我的课程,让我感受到了肩头责任的沉重,也让我将一天的劳累抛诸脑后,决定继续坚持讲课。于是,我再次拿起手机,对亲爱的伙伴们说:“大家晚上好,由于最近比较忙碌,所以耽误了几天讲课,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是——高血压不是病。”高血压不是病,这句话或许会让人感到惊讶,但请允许我详细解释。
高血压在现代医学中被广泛认知,而冠心病一般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血压升高。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被称为“眩晕症”。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血压的本质。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具体来说,心脏收缩时,血液被快速压入血管,此时产生的压力称为高压,即收缩压;而心脏舒张时,血液回流血管的压力较低,称为低压,即舒张压。那么,高血压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将高血压病人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肾虚型,第二类是血黏度高,第三类则是既肾虚又血黏度高。我们通过几组数据来分析。
第一组数据:高压190,低压90。这种情况下,高压异常升高,而低压相对正常,压差较大。这通常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属于肾虚的一种表现。因为心脏内血液不足,氧气相对过多。正常情况下,心脏瓣膜打开时,血液和氧气应等量喷出。但由于血少氧多,瓣膜打开时,氧气迅速流出,导致高压升高。而氧气多血液少,回流速度较快,因此低压不是很高。这种病人通过调补肾脏功能,增加血液供应,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可以采用熟地、山药、山茱萸等补肾中药进行调理,同时在饮食上增加富含铁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黑木耳、菠菜、猪肝等,以促进血液生成。
第二组数据:高压150,低压130。这种情况下,高压和低压都较高,但压差较小。这通常是由于血黏度过高引起的。心脏瓣膜打开时,血液和氧气等量喷出,但回流时由于血液黏稠,速度较慢,导致低压较高。这类病人未来可能出现冠状动脉硬化的问题,即血管内杂质阻碍血液流动,导致血液供应不足,高压和低压都升高。治疗时应注重降低血黏度,可以服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同时多喝水,适当运动,控制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
第三组数据:高压160,低压100。这种情况是既肾虚又血黏度高导致的。血液既少又稠,调整时间较长。需要综合运用补肾和降低血黏度的方法,患者可以同时服用补肾和活血化瘀药物,并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做出相应调整。由于病情复杂,调理过程可能较长,需要耐心坚持。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高血压的形成机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例如,肾虚型病人通过补血调节,压力可以逐渐恢复平衡。然而,现代人往往习惯于血压升高就服用降压药,一开始可能一片有效,后来需要两片,甚至到最后任何药物都效果不佳。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中医里被称为“症”的问题,西医往往无法根治,还可能告知你是终身疾病。实际上,这些“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因为医院主要治疗的是“病”,当身体机能没有严重损伤时,医院可能无法提供有效治疗方案。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医院治疗多年高血压却始终无法根治的原因,因为高血压在中医看来是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
在群里讲课的过程中,有人发文字表示:“韩老师讲得太好了,能不能把微信号发到群里?”既然决定继续讲课,我就大方地分享了我的微信号:hancg。然后接着讲解。在中医看来,高血压是一种症状,往往是身体其他方面出现问题的一种表现。因此,治疗高血压不能仅仅依靠降压药,而是要找到引起高血压的根本原因,进行针对性调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血压问题,让身体恢复健康。
有人说:“因为我爸有高血压,所以我也有高血压。”其实,高血压并非财富,不能想着继承。我要告诉大家,高血压是没有遗传性的。我们这一代人,家里兄弟较多,如果父亲有高血压,真有遗传的话,几兄弟都应该有高血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家里的几个孩子并非个个都有高血压,为什么只传给你呢?实际上,90% 所谓的遗传性高血压,遗传的并不是高血压本身,而是父母的肾虚。有的孩子有高血压,有的没有,是因为先天不足后天可以补上。长大后把肾脏机能补上来的孩子,就不会有高血压;没有补上来的孩子就会出现高血压。此外,各人的生活工作环境与习惯是否正常也有影响。如果父亲肾虚,儿子也肾虚,再生出来的孙子得高血压也是正常的,真正遗传的是脏器机能和饮食生活习惯。当出现所谓遗传性高血压时,大家好好想想,老爸都80 岁了,还在辛苦劳作,而自己年纪轻轻就高血压,是不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作息和饮食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能真正远离高血压的困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降低高血压的风险。比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钾、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此外,定期测量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高血压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了解了它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就能保持身体健康。希望我的讲解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传播中医养生知识,让更多的人受益。谢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次课程再见!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我的中医生涯之路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