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 第34章 五脏别论,异法方宜论

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第34章 五脏别论,异法方宜论

作者:我是道天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1 16:32:48

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在这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我们即将踏上一次充满神秘与智慧的中医之旅。

今晚,我们将为大家详细讲解《黄帝内经》中的两个无比重要的篇章——五脏别论和异法方宜论。这两篇篇章宛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中医理论的智慧光芒。它们不仅承载着古人的医学智慧,更为我们现代人理解人体奥秘、维护自身健康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希望通过这次深入的分享,大家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医理论,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健康管理水平,为自己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五脏别论

所谓五脏别论,顾名思义,即对五脏的另一种独特而精妙的论述。在本篇中,作者以非凡的见解和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观点,犹如一颗新星在医学的天空中冉冉升起,自成一家之言。本篇着重讨论了奇恒之腑、传化之腑及其功能特点,这无疑为我们揭示人体脏腑奥秘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五脏藏精而不泄,这一观点意味着五脏犹如人体的宝库,负责贮藏人体的精气。它们默默地守护着生命的源泉,为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心主血脉,藏神;肝主疏泄,藏血;脾主运化,统血;肺主气,司呼吸;肾主水,藏精。

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而六腑传化而不藏,则强调了它们在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六腑如同勤劳的工人,不断地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将废物排出体外,确保人体的新陈代谢顺利进行。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胆储存和排泄胆汁,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胃受纳和腐熟水谷,为进一步消化提供条件;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将食物中的精华部分吸收并转输至全身,将糟粕部分传送至大肠;大肠传化糟粕,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膀胱储存和排泄尿液; 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参与人体的水液代谢。这里特别指出了在诊治疾病时,医生应牢记的 “不言” 和 “不治” 的师训。

这并不是说要对病人保持沉默或拒绝治疗,而是指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不宜多言,以免引起病人的恐慌或误解;在有些情况下,不宜进行治疗,以免加重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中医治病讲究时机和分寸的独特之处。中医强调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在治疗疾病时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季节的变化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黄帝,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未停止。他问道:“我常听医师们热烈讨论,有的人把脑髓视为脏,有的人将肠胃当作脏,还有人把肠胃看作腑。他们的观点截然相反,却都深信自己是正确的。我实在困惑,不知哪位医师能为我解开这个谜团?”

岐伯,作为黄帝的得力助手和医学智者,他从容地回答道:“脑、髓、骨、脉、胆和女子的子宫,这六种脏器是禀受地气而生。它们如同大地上的珍宝,能够藏蓄阴精,如同大地承载万物一般,因此藏而不泻,被称为 ‘奇恒之腑’。

脑为髓海,是人体的高级中枢,负责思维、意识和感觉等功能;髓分布于骨中,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骨支撑着人体的结构,保护着内脏器官;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为全身各部位提供营养;胆储存和排泄胆汁,参与食物的消化;女子的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器官。

而胃、大肠、小肠、三焦和膀胱这五种脏器,则是秉承天气而生。它们像天体一样运转不息,所以泻而不藏。它们接收五脏的浊气,被称为 ‘传化之腑’。这些腑器不能长期储存废物,食物经过分化和精华吸收后,糟粕随即排出体外。

再加上肛门,也称为六腑,确保饮食不会久留。五脏藏精蓄气而不排泻,因此常常 ‘满而不实’。六腑传导饮食变化而不蓄藏,故而常常 ‘实而不满’。饮食从口入胃,胃充实而肠空虚;当饮食下行至肠,肠充实而胃空虚,这就是 ‘实而不满’ 的道理。”

岐伯的这番解释,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黄帝心中的疑惑之门,也让我们对脏腑的功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黄帝的好奇心并未因此而满足,他继续发问:“为什么寸口脉象能够反映五脏六腑的疾病呢?” 岐伯微笑着解释说:“胃是人体饮食汇聚之处,是六腑的大源泉。

五味入口后先贮藏于胃,经过化生以充养五脏之气。寸口属于太阴肺经,所以五脏六腑之气都源于胃,而气的变化从寸口表现出来。五气入鼻后先藏于肺,若肺有病变,则鼻孔不通。所以,寸口脉象能够全面反映人体各脏腑的状态。”

这就像是通过一个小小的窗口,就能窥探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寸口脉位于手腕部,是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中医通过切脉,可以了解人体气血的盛衰、脏腑的功能状态以及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趋势。脉象的变化与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寸口脉象,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预后,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治病时,医生必须详细询问病人的大小便情况,诊辨脉象,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疾病表现。对于那些迷信鬼神、不信任医学的人,无法与其讲述高深的医学理论,因为他们的心灵被迷信的迷雾所笼罩,无法接受科学的阳光;对于害怕针刺和砭石的人,也无法与其说明诊治的技巧,因为他们内心的恐惧阻碍了他们对治疗方法的理解和接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