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影奖组委会的电话刚挂,周曼就捏着手机快步走进摄影棚——星娱的举报果然起了作用,原定的展映场地被临时要求“消防复查”,要耽误至少三天,而周六的展映根本等不起。
“组委会说可以协调其他场地,但都是偏远的小影院,设备差不说,还没什么观众流量。”
她皱着眉说,手里的场地名单被捏得发皱,“星娱就是故意的,算准了咱们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场地。”
岳川没急着看名单,反而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槐巷的方向——老茶馆的竹编幌子在风里晃,突然想起之前办手作市集时的热闹。
“不用找影院了,”他转身对团队说,“咱们把展映搬去槐巷的老茶馆,用巷里的老戏台当银幕,竹编当装饰,让观众坐在青石板上看电影,像当年看露天电影一样——星娱就算再举报,总不能封了槐巷的老茶馆吧?”
这主意看似突发,实则是他藏在心底的“情怀落地”思路,对外只说是“回归初心”,没人知道这是他借鉴前世地球“露天电影展映”的温暖氛围,用熟悉的老巷场景化解场地危机。
林野扛着相机,第一时间冲去槐巷拍场地。
镜头里,老茶馆的戏台还留着当年小剧场的木栏杆,巷口的老槐树能挂银幕,青石板路能摆竹椅,连李叔的馄饨摊都能搬来当“观影零食铺”,“这场地比影院有感觉一百倍!星娱的豪华影院再大,也没有槐巷的烟火气”。
凌薇立刻掏出平板,画展映布置图:戏台两侧挂王爷爷编的竹编槐树叶,银幕上方拉麻绳,串着粉丝手绘的电影卡牌;
青石板路上摆竹椅,每把椅子上放个小礼包——里面有“泡面”的贴纸、复刻的会议纪要卡片,还有李叔的馄饨优惠券;
连音响都要挂在老槐树上,“让电影的声音混着槐树叶的‘沙沙’声,比影院的环绕音更有代入感”。
周曼则分头对接:王爷爷负责编展映用的竹编装饰,李叔准备“观影馄饨套餐”,槐巷的街坊们主动来帮忙。
张师傅搬来自家的竹椅,刘奶奶缝了“电影纪念”的布贴,连之前的评书先生都要来当“展映主持人”,“星娱就算能买通影院,也买不通槐巷的街坊,这些自发的帮忙,是他们最羡慕不来的”。
可周五下午,新的麻烦又来了——星娱雇的水军在社交平台散布“川晴展映取消”的谣言,还伪造了工作室的“致歉声明”,说“因场地问题,金影奖展映临时取消,敬请谅解”。
更过分的是,有星娱的人偷偷在槐巷贴“观影危险”的传单,说“老茶馆消防不合格,露天观影会被罚款”,吓得几个原本想来帮忙的街坊犹豫了。
“这群人连老巷都不放过!”李叔看到传单,气得把馄饨勺往锅里一摔,“我这馄饨摊摆了二十年,从来没出过消防问题,他们凭什么造谣?”
王爷爷也拿着竹刀,站在巷口喊:“槐巷的街坊们别信!咱们的展映合规合法,有组委会的批准文件,星娱就是怕咱们的电影火!”
岳川让林野把槐巷街坊帮忙布置的画面剪出来——视频里,王爷爷在编竹编,李叔在煮馄饨,街坊们搬竹椅、挂银幕,连“泡面”都蹲在戏台旁,盯着工作人员调试设备,配文“展映没取消!我们在槐巷老茶馆等你——没有豪华影院,却有最暖的街坊、最香的馄饨、最真的电影”。
这段视频刚发出去,就被粉丝疯狂转发,有本地粉丝立刻赶来槐巷帮忙,外地粉丝则在评论区留言“羡慕能去现场的,一定要多拍点照片”。
展映前一天,槐巷已经布置得满满当当——老槐树上挂着银幕,戏台两侧的竹编槐树叶在风里晃,青石板路上摆好了竹椅,李叔的馄饨摊冒着热气,“泡面”戴着凌薇织的小围巾,蹲在戏台中央当“镇场吉祥物”。
陆哲在调试音响,把电影里的声音和槐树叶声、馄饨汤沸声混在一起,“等明天展映时,放‘黑暗卖周边’的片段,这些真实的巷声会和电影里的声音呼应,像穿越回嘉年华那天”。
夏晚晴和扮演自己的演员一起,在茶馆里彩排主创交流环节——她们准备了“粉丝问答”,还会现场弹唱《闪光的手机》,用的还是那把断弦的吉他。
“明天我要把阿姨寄来的茶叶泡上,”夏晚晴摸着茶叶罐,“放在问答环节的桌子上,就像她也来现场支持我们一样。”
林野则扛着相机,拍了很多展映前的温暖细节:有粉丝提前来帮忙贴布贴,边贴边说“终于能在槐巷看电影了,太有意义了”;
王爷爷给“泡面”编了个迷你竹编小窝,放在戏台旁;李叔煮了一锅馄饨,分给帮忙的街坊和粉丝,“这些画面剪进展映纪录片里,肯定比星娱的豪华宣传更动人”。
可就在傍晚收工时,周曼突然发现戏台旁的音响线被人剪断了——断口很整齐,明显是故意的。
“肯定是星娱的人干的!”凌薇急得眼圈发红,“明天就要展映了,音响坏了怎么放电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