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明理圣院。
距离黑水泽净化已过去半月。圣院的发展如火如荼,弟子们修行精进,整个青州大地在圣碑心火的照耀下,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
重建的城池拔地而起,荒芜的土地重新披上绿装,商路重新畅通,甚至吸引了周边州府不少仰慕圣院之名、渴望真道的修士和学子前来。
圣院并未完全封闭,而是在外围设立了“问道台”与“明理驿”,由张牧之座下几位领悟了“教化”真意的出色弟子负责接待、筛选、初步引导慕名而来的求道者。
圣院的山门,也只在核心区域维持着山河御界,对外围则保持开放姿态,彰显着有教无类、泽被苍生的圣道胸襟。
这一日,风和日丽。
问道台上,几名身着圣院制式青衫的弟子正在为数十名来自各方的求道者讲解《大学》开篇,阐述“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道理。
弟子们引经据典,言语间带着一丝微弱的圣道真意,虽远不及张牧之讲学时的天地异象,却也引得听者频频点头,心有所悟。
明理驿内更是人头攒动。
有风尘仆仆的散修前来登记,希望能获得进入圣院旁听的机会;
有地方小家族的族长带着族中优秀子弟,捧着厚礼,希望能拜入圣院门下;
更有一些商贾富户,带着钱粮物资,声称要“捐资助学”,为圣道传播尽一份心力。
负责登记接待的弟子们忙而不乱,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耐心地解答着各种问题,同时也在暗中观察,以吴青松布下的简易“问心阵”和自身的圣道感应,初步甄别来者的心性,防止有宵小之辈混入。
“下一位。”一名负责登记的年轻弟子抬起头,看向刚走进驿站的三人。
这三人组合颇为奇特:
为首者,是一名身着月白儒衫、头戴方巾、面容清雅俊朗的年轻公子。
他手持一柄白玉折扇,气质温润如玉,嘴角噙着一丝令人如沐春风的微笑,眼神清澈明亮,周身萦绕着纯净而温和的文气,修为约在金丹初期。他给人的感觉,如同春日暖阳,谦和而富有才情。
他身后左侧,跟着一名身材魁梧、肤色黝黑、背负一柄巨大门板般宽刃重剑的壮汉。
壮汉沉默寡言,眼神锐利如鹰,扫视四周时带着本能的警惕,气息浑厚沉稳,赫然也是一位金丹体修。
右侧则是一名身着淡绿罗裙、容貌清秀可人、气质温婉的少女。少女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白玉药匣,眼神带着一丝怯生生的好奇,偷偷打量着驿站内的一切。
她修为不高,只有筑基中期,但身上散发着淡淡的草木清香,显然精通药石之道。
“在下云州白鹿书院学子,白玉京。”为首的白衣公子拱手行礼,声音清朗悦耳。
“携家仆石岳、舍妹白芷,久闻明理圣院董圣之名,心向往之。此番游历青州,特来拜谒,恳请登记,盼能入圣院旁听一二,以解心中惑,明圣贤道。” 他姿态放得很低,言语恳切,毫无世家子弟的倨傲。
“白鹿书院?”登记的弟子微微动容。云州白鹿书院乃是此界仅次于神都国子监的着名书院,以学风严谨、培养出不少大儒文宗而闻名。
白玉京之名,他也有所耳闻,据说是白鹿书院当代最杰出的学子之一,素有“玉京公子”的美誉。
登记的弟子迅速在登记玉简上记录信息,同时启动了桌下隐蔽的“问心阵”盘。
阵盘光芒微闪,反馈的信息显示:白玉京,心性赤诚,文气纯粹,无恶意;石岳,意志坚定,守护意念强烈;白芷,心思纯净,生机盎然。初步判断,无异常。
“原来是玉京公子,久仰。”登记的弟子态度更加客气。
“圣院广开方便之门,欢迎天下向道之士。三位请先在此稍候片刻,待我等核实信息后,会为三位安排暂居之所和旁听事宜。”
“有劳兄台。”白玉京再次拱手,笑容和煦。
登记弟子唤来一名杂役,引着三人到驿站的休息区等候。
白玉京举止优雅,与引路的杂役也温和交谈,询问着青州重建和圣院的趣闻,毫无架子。
石岳沉默地跟在后面,如同最忠实的护卫。
白芷则好奇地打量着驿站内悬挂的一些蕴含圣道真意的字画,清澈的眼中满是惊叹。
他们的到来,并未引起太多波澜。毕竟,每日慕名而来的才俊名士不在少数。
然而,在驿站二楼一间临窗的静室内,负责今日值守的圣院内门弟子——赵清源,却微微皱起了眉头。
赵清源是张牧之的得意弟子之一,已凝聚“诚”字真意符文雏形,心思细腻,感知敏锐。他负责监控驿站内所有“问心阵”的反馈和异常波动。
就在刚才白玉京三人通过问心阵时,阵盘反馈虽然正常,但赵清源却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细微、转瞬即逝的违和感。
那感觉,并非恶意,也非邪气,而是一种过于完美的协调。白玉京的谦和,石岳的沉默守护,白芷的纯净好奇…三人如同精心排练过的角色,一切都恰到好处,完美得…有些不真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