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然资本”的初露锋芒,如同在平静的深水区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虽小,却足以引起那些潜伏在资本深渊中的巨兽的注意。尤其是,当这颗石子精准地砸中了它们某些隐秘的触角时。
猞猁再次带来了关键信息:“‘墟’,有几条之前被我们重创过的‘小蛇’(指烛龙外围资金)似乎不太安分,正在通过一些新注册的壳公司,悄悄重建头寸,目标指向东南亚某国的电信基建板块。看起来是想打个翻身仗。”
张默站在办公室巨大的电子屏幕前,上面显示着全球资本流动的实时热力图。他的目光锁定在猞猁提及的那个东南亚国家。在他的感知中,那片区域的资本市场,正散发着一种异样的“热度”——过度的乐观情绪、密集的利好传闻、以及……一股熟悉的、试图强行扭曲市场自然规律的、冰冷的“操控感”。
“他们学聪明了。”张默淡淡点评,“不再集中火力,而是化整为零,通过多个看似无关的账户,在流动性相对较差、监管较松的新兴市场布局,试图悄无声息地推高资产价格,然后套现。”
“那我们怎么办?再狙击一次?”胖子摩拳擦掌。
“不。”张默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这次,我们不做狙击手。我们做……局。”
“做局?”阿雅好奇地抬起头。
“他们想推高,我们就帮他们一把。”张默的嘴角勾起一抹几乎没有弧度的笑,“让他们爬得更高。”
他走到控制台前,双手如同演奏家般在多个键盘和数据流间切换。“阿雅,调出目标国家电信基建板块所有上市公司的详细资料,尤其是财务状况、政府合同、以及所有正在进行或传闻中的项目。”
“胖子,利用我们的渠道,搜集所有关于该国电信基建发展的‘利好’消息,无论是官方发布的,还是市场传闻,甚至是……我们可以‘帮助’传播的。”
“猞猁,密切关注那些‘小蛇’的资金动向,精确到每一个账户,每一笔交易。”
命令下达,整个“默然资本”如同精密的仪器开始高速运转。
张默则再次进入那种玄妙的“感知”状态。他不再仅仅关注烛龙资金的流向,而是将意识如同蛛网般覆盖了整个目标板块,乃至该国的宏观经济环境。
他“听”到了政府内部关于某个大型基建项目拨款尚存争议的“杂音”;他“感觉”到国际评级机构对该国过度负债的担忧正在积聚;他“看”到了全球利率环境变化可能引发资本外流的潜在“暗礁”;他甚至能模糊地“触摸”到市场参与者那脆弱的、一触即溃的“信心临界点”。
无数风险因子,如同散落的珍珠,被他那超凡的感知一一拾起,然后,他开始用无形的线,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一个基于真实风险、却被刻意忽略和掩盖的“完美泡沫”的雏形,在他脑中逐渐清晰。
“阿雅,基于以下假设,构建一个动态风险模型:
1. 政府项目拨款延迟概率,70%。
2. 国际评级机构在未来60天内发布负面展望的概率,85%。
3. 全球资本成本上升导致外资撤离该国的概率,60%。
4. 市场当前价格已透支未来三年增长预期的概率,90%。”
阿雅快速操作,复杂的算法开始运行,屏幕上生成了一条陡峭的、预示着巨大下行风险的概率曲线。
“胖子,启动‘信息增强’协议。将我们搜集到的、关于政府拨款争议和评级担忧的‘客观事实’,通过第三世界数据服务商、边缘财经博客和非主流分析报告等渠道,进行‘温和’的释放。记住,不是制造谣言,而是放大那些被主流声音刻意淡化的‘风险提示’。”
胖子会意,这是要温水煮青蛙,慢慢瓦解市场过于乐观的预期,为未来的崩塌埋下伏笔。
“猞猁,报告‘小蛇’们的仓位情况。”
“他们还在加仓,速度不慢,已经控制了该板块接近15%的流通盘,成本在持续推高。”
“很好。”张默点头,“让他们买。我们不仅不阻止,还要在关键时刻……‘帮’他们一把。”
接下来的几周,目标国家的电信基建板块在“利好”传闻和烛龙资金的推动下,走出了一波逆势上涨的独立行情,吸引了大量跟风盘。市场一片欢腾,分析师们纷纷调高目标价。
而在这片喧嚣之下,“默然资本”却在悄然布局。
张默指挥着团队,利用多个离岸账户,以极其分散和隐蔽的方式,开始建立该板块股票的“虚值看跌期权”空头头寸(即赌未来股价会暴跌)。这些头寸期限较长,位置刁钻,在当前一片看涨的市场中,成本极低,如同为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提前购买的、廉价的保险。
同时,阿雅构建的风险模型不断更新,那条下行风险曲线变得越来越陡峭。胖子释放的“风险提示”也开始在一些更主流的圈子里引发轻微讨论,虽然尚未动摇大势,但敏感的投资者已经开始暗自警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