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将八廓街的石板路染成温暖的金色,也给次仁那间飘着矿物与植物清苦气息的小店镀上了一层柔光。
林墨看着眼前这个因为找到了新方向而兴奋得脸颊发红的年轻传承人,心中满是欣慰。
“次仁,记住我跟你说的话,”林墨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诚恳,“线上账号要持续更新,内容要真实。和那位设计师朋友保持沟通,纸灯只是个开始,以后还可以开发更多结合实用和美观的文创产品。最重要的是,别丢了手艺的本心。”
次仁用力地点着头,眼眶还有些湿润:“林墨哥,你放心!我次仁不是忘本的人!这藏纸的根,我扎得深着呢!等第一批‘星空纸灯’做出来,第一个给你寄过去!”
“好,我等着。”林墨笑着,又鼓励了他几句,便准备转身离开。小鱼饼在宠物背包里“喵”了一声,似乎也在和这个充满干劲的新朋友告别。
就在林墨一只脚刚迈出小店门槛时,巷口出现了几个人影,正好拦在了他的去路上。为首的是两位中年男子,气质与寻常游客截然不同。
一位穿着合身的行政夹克,面容和善,眼神却透着藏族干部特有的精明与干练,约莫五十岁上下。
另一位年纪相仿,戴着顶深色的鸭舌帽,帽檐下是一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穿着休闲但很有质感的风衣,身上带着一种艺术工作者特有的沉静与洞察力。
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位像是秘书或工作人员的年轻人。
这阵仗让林墨微微一愣,停下了脚步。小店里的次仁也好奇地探出头来。
那位穿着夹克的男子率先上前一步,脸上露出热情而恰到好处的笑容,伸出手,用带着藏语口音但非常流利的普通话说道:“您就是林墨先生吧?冒昧打扰了!我是拉萨市文化旅游局的副局长,我叫巴桑。”
“巴桑局长,您好!”林墨连忙握手,心中有些诧异,文旅局的副局长怎么会找到这里来?
巴桑局长侧身介绍旁边戴帽子的男子:“这位是我们特意从北京请来的着名纪录片导演,姚高义,姚导。姚导的作品,像《最后的驼队》、《雪域天路》,想必您可能听说过。”
姚高义!林墨心中一震,这位导演的名字他如雷贯耳,是国内纪录片领域的顶尖人物,尤其擅长拍摄宏大背景下的人物命运和深沉厚重的人文题材,作品屡获大奖。他赶紧恭敬地伸出手:“姚导,久仰大名!我是林墨。”
姚高义握住林墨的手,力道很足,目光透过帽檐仔细地打量着林墨,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林墨先生,我们可是专程来找你的。”
“找我?”林墨更加疑惑了。
巴桑局长笑着解释道:“是啊,林先生。您可能不知道,您这段时间在青海、在我们西藏的行程,尤其是您在云措村、在清河镇中心小学做的一切,我们都有关注。姚导更是您的‘忠实观众’,他对您用镜头记录真实、传递温暖的方式非常赞赏。”
姚高义接过话头,直接切入主题,没有任何寒暄废话:“我看过你所有的视频。从沙漠里救自驾游客,到记录植树队的坚守,再到帮助云措村的义诊队,还有刚才,你帮这位年轻的手艺人寻找出路。”
他指了指店里的次仁,次仁不好意思地缩了缩脖子。“你的镜头很特别,不浮躁,不猎奇,有一种难得的真诚和共情能力。你记录的不是风景,是人心,是时代缝隙里那些闪光的瞬间。”
这番极高的评价从一位顶级导演口中说出,让林墨有些受宠若惊,连忙谦逊地说:“姚导您过奖了,我其实就是个旅行博主,随手记录一下路上的见闻,没那么高的立意。”
“过不过奖,我心里有数。”姚高义摆了摆手,“长话短说,我目前正在筹备一部新的纪录片,主题是记录驻守在我们拉萨地区的边防战士,展现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忠诚、奉献与家国情怀,弘扬新时代的红色精神与戍边文化。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极具艺术价值的题材。我认为,你的视角和能力,非常适合加入我们的团队。所以,我和巴桑局长今天专程过来,是想正式邀请你,以特邀摄影师和直播顾问的身份,加入我们的纪录片摄制组。”
这个邀请完全出乎林墨的意料。拍摄边防战士?还是和姚高义这样的导演合作?这远超出了他作为一个旅行博主的范畴。
见林墨有些犹豫,巴桑局长在一旁热情地补充道:“林先生,这不仅是拍一部纪录片,更是宣传我们拉萨、展现新时代西藏稳定繁荣、军民团结的大好机会!我们知道您一直在直播,我们文旅局这边特批,只要在不涉及军事机密的前提下,您可以全程直播这次的拍摄花絮和部分内容!这本身就是一次非常正面、生动的宣传嘛!对我们拉萨的旅游形象也是极大的提升!”
这个条件确实很有吸引力。既能参与一件有意义的大事,又能不中断与观众的互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