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府,静室内的气氛比窗外深秋的寒意更凝重几分。谢清辰躺在榻上,面色灰败,胸膛的起伏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数位太医署圣手与江湖名医轮番诊脉后,皆摇头叹息。
“谢公子心脉近乎断绝,生机如风中残烛……若非一股极其精纯的异力护住最后心脉,早已……如今,寻常药石,已难奏效。”为首的太医令斟酌着词句,向萧逐渊和谢清晏禀报。
谢清晏立在榻边,指尖微微收紧。她能感受到兄长体内那缕微弱的太始印记残留的气息,正是这缕气息,在最后关头保住了他一丝生机不灭,却也成了阻碍他恢复的最大障碍——它像一道冰冷的锁,锁住了生机的自然流转。
“异力?”萧逐渊眸光锐利,“可能化解?”
太医令面露难色:“此力……非人间所有,阴寒沉寂,老夫……无能为力。”
谢清晏沉默片刻,开口道:“或许,需要找到与之同源,但性质相反的力量进行中和。”她想到了自己体内融合了太初祝福与永生之水的力量,但那力量过于磅礴,贸然注入,只怕适得其反。而顾临月已牺牲,纯粹的大初血脉已无处可寻。
另一边,密室之中。
安放顾临月残魂的玉符,在聚灵阵中心静静悬浮,光芒依旧微弱。谢清晏每日都会前来,尝试以自身温和的力量进行滋养,进展缓慢。重塑魂魄,逆转生死,即便对她这半神之躯而言,也近乎是禁忌领域,稍有不慎,便可能连这缕残魂都保不住。她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或许是某种失传的秘法,或是某种能稳固魂魄的天材地宝。
朝堂之上,关于皇权归属的议题已不能再拖。
这一日的朝会,气氛格外肃穆。小皇帝萧启明依旧昏迷不醒的消息,已是公开的秘密。龙椅空悬,群臣的目光皆聚焦于站在御阶之下的萧逐渊身上。
李文渊手持笏板,率先出列,声音沉缓而有力:“陛下沉疴难起,国本动摇,天下惶惶。国不可一日无主,臣等泣血上奏,恭请摄政王殿下,为江山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暂代帝权,总摄朝纲,以安民心!”
此言一出,半数以上的文武大臣齐声附和:“臣等附议!恭请摄政王殿下总摄朝纲!”
这是程昱、李文渊等人与萧逐渊早已达成的默契。经过西域、北疆连番大战,铲除玄天教,萧逐渊的威望、实力以及对王朝的功绩,已无人能及。此刻由他出面稳定局势,是众望所归。
萧逐渊身着玄色亲王蟒袍,身姿挺拔如松,他目光扫过殿中群臣,并未立即应允,而是沉声道:“陛下乃先帝嫡脉,正统所在。本王暂代朝政,实属无奈。待陛下龙体康愈,自当奉还权柄。在此期间,望诸公同心协力,共渡时艰。”
他这番话,既表明了态度,也堵住了潜在的非议。随即,由内阁拟定,太后用印(形同虚设,仅为程序),一份昭告天下的“监国诏书”迅速颁布。萧逐渊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大胤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开始着手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并暗中调配资源,追查太始踪迹。
追查地脉节点的工作同步紧锣密鼓地进行。
书房内,灯火通明。萧逐渊、谢清晏与程昱对着铺开的大胤疆域图,以及从玄天教据点搜出的残页进行研究。
“根据残页提示,以及大相国寺地脉被试图引爆的情况来看,太始所需的地脉节点,并非普通灵脉,而是需要具备‘极’或‘变’之特性的特殊节点。”谢清晏指尖在地图上划过,“京城节点属‘皇权龙气’之极,已被我们守住。下一个……可能在这里。”
她的手指点向了南方,一个名为“幽冥川”的地方。那是大胤与南疆交界处的一道巨大裂谷,传说深不见底,终年弥漫毒瘴,人迹罕至,被视为不祥之地。
“幽冥川……古籍记载,那里是上古时期一场神战留下的伤痕,地气紊乱,阴阳失衡,死气与诡异的生机并存,正符合‘变’的特性。”萧逐渊沉吟,“而且地处偏远,便于隐藏行事。”
“看来,我们必须去一趟幽冥川了。”谢清晏道。
就在决议将定之时,榻上的谢清辰忽然发出一声极其微弱的呓语,模糊不清,但谢清晏凭借过人的耳力,捕捉到了几个断续的字眼:
“……通天……非路……是……归‘无’……万物……终焉……”
她猛地转身,来到谢清辰身边,俯身细听,却再无声音。但这寥寥数语,已让她心头巨震。“归‘无’”、“万物终焉”?这似乎印证了她最坏的猜想——通天之路,并非通往更高层次的世界,而可能是一条引向彻底毁灭、万物归于虚无的绝路!太始所追求的永恒秩序,难道是以整个世界的存在为代价?
这个猜测让她不寒而栗。
为了进一步确认,也为了寻找救治谢清辰和温养顾临月魂魄的线索,萧逐渊和谢清晏决定前往皇家藏书阁最深处,查阅那些被封存的、涉及上古秘辛的孤本典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