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现言 > 1977年高考又一春 > 第215章 冻得受不了

1977年高考又一春 第215章 冻得受不了

作者:孝孝公子 分类:现言 更新时间:2025-11-10 00:10:57

张铁生在信中写道:“尊敬的领导:书面考试就这么过去了,对此,我有点感受,愿意向领导谈一谈。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天近十八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我的时间只在二十七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愿没有书本根据的胡答一气,免得领导判卷费时间。所以自己愿意遵守纪律,坚持始终,老老实实地退场。”

他还写道:“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而有着极大的反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在这夏锄生产的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着自己钻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过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样,将受到自己与贫下中农的革命事业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谴责。有一点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我在队里是负全面、完全责任的。”

这位落款为“白塔公社考生 张铁生”的青年,1968年中学毕业后就下乡插队了,当时他担任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1973年6月,他作为县里推荐的工农兵学员候选人参加考试。最终成绩出来了,语文38分,数学61分,物理化学6分。但这封写在试卷背面的信,才是真正改变他命运乃至影响时代的关键。

1973 年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载了此信,编者按还盛赞其对大学招生路线问题的“深刻见解”。8月20日,《人民日报》也转载了这封信并且加了按语,将此信定性为教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的体现。紧接着,全国报刊纷纷转载,这封信一下子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白卷事件”发生后,张铁生在时任辽宁省主要领导人的注意下,被塑造成了“反潮流英雄”。他的命运陡然改变,被铁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破格录取,后来甚至官至全国人大常委。从那以后,张铁生开始频繁参加社会活动,而“白卷事件”的涟漪也迅速扩散开来。当年的报刊评论将文化考试斥为“旧高考制度的复辟”,随之掀起了对高考制度的猛烈批判。“读书无用论”也甚嚣尘上,无数青年的大学梦在这场风暴中化为泡影。

不过,这种窘境直到1977年才终于得到改观。这一年的5月2 日,这位可爱的老人发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讲话,这就像是一颗种子,为当年冬日那场点燃希望、改变历史的考试埋下了伏笔。

恢复高考的消息如惊雷炸响,瞬间成为举国上下最炙热的话题。然而,与考生们如饥似渴的备考热情相伴的,是弥漫四野的茫然。大家都在想,如何命题?怎样组织?录取标准几何?分数线如何划定?一道道未知的迷雾,笼罩在通向考场的路上。

丁倩虽早有预感这将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拼搏,但当她真正身处其中时,才发觉自己还是低估了迎接这场高考的艰难程度。这艰难不只源于书本知识的匮乏,更源于那刺透骨髓的严寒。

丁倩插队的内蒙古,那漫长的冬季从十月初一直持续到来年四月。她所在的村子地处高寒山区,广袤的平原无遮无拦,西伯利亚的寒流得以长驱直入,在此地展现出最原始、最暴虐的姿态。那气候环境的严酷,就如同这片荒凉土地上的某些人情世故,冷漠得如同那常在零下二十度徘徊的气温。

冬夜,漫天星斗闪烁着逼人的寒光,偶尔还会夹杂着远处野狼凄厉悠长的嗥叫,这让原本就寂静的夜晚更添了几分凄清。清晨,田野山坡覆盖着一层白花花的冷霜冰凌,即使太阳升到一杆高,大地依然吝啬地保留着满地的银白,舍不得把满地的白霜送走,凉气还丝丝缕缕地向上蒸腾着。

往常,知青们攒在一起,光是众人呼出的气息就足以让小小的土屋暖意融融,窗户玻璃上也会凝结着厚厚的水雾。实在冷得伸不出手时,几间连排的屋子一齐烧起煤炉,彼此依偎取暖,总能重新驱散寒意。

然而此刻,同伴们大多已奔赴考场或为备考各自忙碌,只剩下丁倩一人守着这排空寂的土房。两边的屋子不再生火,丁倩夹在中间的房间便成了寒气汇聚的冰窟。有时她甚至觉得,屋外凛冽的空气都比这四壁透风的屋子暖和些许。那冻透的大地像一块巨大的冰疙瘩,而这屋子就是个贪婪吸吮热量的冰窟窿,她身上那点微薄的热量,根本填不满它的胃口。

丁倩坐在那冰冷的土炕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却充满了坚定。她知道,这是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无论有多艰难,她都要紧紧抓住。她又看了看手中的证明信,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了怀里,仿佛那是她的全部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丁倩更加努力地备考。白天,她在生产队里干完活后,就会找个安静的地方,拿出书本认真复习。晚上,即使屋子冷得像冰窖,她也会点上油灯,坚持学习到深夜。她的手指被冻得通红,甚至有些麻木了,但她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有时候,她会想起张铁生,想起他的那封信,想起那个混乱的时代。但她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张铁生不一样,她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她要用自己的努力去书写属于自己的未来。

丁倩盯着炕边那堆日渐萎缩的煤块,眉头拧成了死结。黑亮亮的煤块本该是寒冬里的救命稻草,可现在看着它们一天天变少,她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着,越收越紧。这都是因为前阵子膝盖旧伤突然复发,她连下床都费劲,硬生生错过了大队集体去公社经销部拉冬煤的日子。

“这点煤,撑死了也就够烧十天半个月,往后这俩月可咋熬?”她蹲在地上,指尖轻轻碰了碰冰凉的煤块,声音里满是焦虑。为了省煤,她不得不把炕灶的火压到最小,白天几乎不烧火,只有到了后半夜实在冻得受不了,才敢添一小块煤。

喜欢1977年高考又一春请大家收藏:(064806.com)1977年高考又一春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