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机房的灯光常年昏暗,仿佛与外界隔绝。
李扬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屏幕上的时间线已经精确到帧,但他还是觉得某个转场不够流畅。
门外传来轻微的敲门声,宋轶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看到李扬布满血丝的眼睛,轻轻叹了口气。
"又通宵了?"
李扬接过茶杯,温度刚好。
他苦笑一声:"声效团队那边对暗房的音效提出了新想法,我得先把画面调整到位。"
宋轶安静地站在他身后,看着屏幕上苏柳昌在红光下面容扭曲的特写,即使是粗剪版本,那表演的张力也让她心悸。
"有事?"李扬突然问。
他太了解宋轶,没有重要事情,她不会在工作时间打扰他。
宋轶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张晓龙老师提醒我,电影送审需要以公司名义,个人作品很难通过立项审查。"
李扬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下,这个信息他早就知道,只是被后期制作的压力挤到了脑海角落。
"而且,"宋轶继续说,"后续的发行、宣传、参加电影节,都需要公司主体。"
李扬长叹一声,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
"我知道,但我真的抽不开身。”
“剪辑、声效、混音,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还有那份......"
他顿了顿,"那份应对舆论的东西也要准备。"
机房陷入沉默,只有机器运转的低鸣。
"交给我吧。"宋轶突然说。
李扬惊讶地转头看她:"你?你的功课已经够重了......"
"你的电影更重要。"
宋轶打断他,眼神坚定。
"告诉我需要做什么,我来跑腿。”
“你只需要在必须出面的时候出现,其他时候,专心做你的事。"
李扬凝视着她,看到她眼下的乌青并不比自己浅多少。
他知道宋轶为了补上拍摄期间落下的功课,已经连续熬了好几夜。
"你会很辛苦。"他最终说。
"比你一个人扛所有事情辛苦吗?"宋轶微微一笑,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
"我已经查了一些资料,注册电影公司比普通公司复杂,需要先通过广电部门的前置审批,然后才能工商注册。"
李扬惊讶地看着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你看,"宋轶翻到一页,"这是《电影管理条例》中关于设立电影制片单位的规定,需要具备章程、明确的业务范围、适应业务需要的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资金和场所证明......"
她一条条分析着,显然做足了功课。
"最重要的是专业人员资质这块,"宋轶指着自己列出的一张表。
"我把咱们核心团队的人员资质都整理出来了。”
“你作为导演和主演,我是主演,紫逸是制片主任,张晓龙老师是顾问兼演员,这些资质应该能满足要求。"
李扬接过笔记本,仔细看着宋轶整理的资料。
不仅人员资质,连可能的公司名称她都列了几个备选:"扬轶影业"、"锚界电影"、"青锋工作室"......
"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些?"李扬忍不住问。
"就这几天晚上,"宋轶轻描淡写地说,"反正补功课也是熬夜,顺便查查资料。"
李扬知道这绝不是"顺便"就能完成的工作量。
他沉默片刻,从抽屉里拿出一叠文件:"这是我之前收集的一些资料,可能对你有用。公司名称......你觉得哪个好就选哪个,我相信你的判断。"
宋轶接过文件,重重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宋轶开始了在北京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奔波。
第一站是工商行政管理局,她需要先进行名称预先核准。
"电影工作室?你们主营业务是什么?"窗口后的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问。
"电影摄制、电视剧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宋轶流利地回答。
工作人员终于抬起头,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看起来还是学生模样的女孩。
"注册资本多少?股东构成?经营范围不能随便写,需要前置审批的知道吗?"
"知道的,"宋轶不卑不亢地回答,"我们先做名称核准,后续会按要求办理广电部门的审批。"
她递上精心准备的申请表,上面填着"青锋影业有限公司"——
她最终选择的名称,取"青锋出鞘,初露锋芒"之意,既符合李扬的现状,又不失锐气。
等待名称核准的过程中,宋轶开始准备更复杂的材料。
章程起草相对简单,有模板可参考;
资金证明也不难,李扬把大部分项目资金都转到了专门账户;
最难的是人员和场所证明。
"凭什么我们不能算专业人员?"
王紫逸听说需要资质证明时愤愤不平,"我们可是实打实拍出了一部电影!"
"规定就是规定,"宋轶耐心解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