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蜜的心情,如同窗外北京秋日高悬的艳阳,明晃晃、暖融融的。
自从接到路阳那通关于《绣春刀》周妙彤一角的邀约电话后,这种持续性的雀跃就未曾离开过她。
而今天,这份开心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峰值。
她几乎是屏着呼吸,在QQ聊天框里敲下那行斟酌了无数次的话语。
“李导好,听说公司近期可能要开项目会,不知道《绣春刀》会不会有单独的讨论?
如果方便,我能不能……
列席旁听一下?
想多学习学习。”
信息发出后,等待回复的那两天,每一声QQ上线的“滴滴”声都让她心头一跳,患得患失得像个初入行的新人。
直到那个戴着眼镜的企鹅头像再次闪烁起来,李扬的回复简单直接。
“可以。周三上午十点,公司。”
短短几个字,让她差点在路上欢呼起来。
她立刻订了最早一班从上海飞往北京的机票,如同朝圣般,奔赴这场期待已久的会议。
当她踩着略显急促的步伐,走进位于CBD核心区、宽敞明亮的青锋影业新办公室时。
一股混合着陌生与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
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线条简约的现代办公家具,忙碌而高效的员工……
这一切,与记忆中那个蜗居于中戏创业园区、略显逼仄却充满创业激情的小办公室形成了鲜明对比。
“变化真大啊……”
她在心底轻声感叹,一丝对往昔时光的怀念悄然划过。
但更多的,是对这片新天地所象征的无限可能的憧憬。
很快,她在会议室门口再次见到了李扬。
他正与聂华军低声交谈着,侧脸线条分明。
“李导。”
杨蜜轻声打招呼。
李扬闻声转过头,对她点了点头,眼神在她脸上停留了不到一秒,算是打过了招呼,随即又沉浸回与聂华军的讨论中。
杨蜜敏锐地察觉到,眼前的李扬与她记忆中好像……
甚至与《南京照相馆》庆功宴上那个谈笑风生的青年,有了某种微妙的不同。
那张脸依然年轻俊朗,但眉宇间少了许多少年人的青涩与跳脱。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严阵以待”的专注。
仿佛一张拉满的弓,所有的力量都内敛于弦,只待那一刻的释放。
“同时运作四个项目,就算不是全部亲自导演,光是监制的担子,就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了吧?”
她暗自思忖,心底不由得生出一份敬佩与理解。
然而,杨蜜只猜对了一部分。
让李扬如此凝神静气、如临大敌的,并不仅仅是眼前这四部电影本身繁杂的制片管理压力。
归根结底,这四部在2009年即将全力冲刺的电影,尤其是那部承载了他最多野心与理想的《流浪地球》,从立项之初,就瞄准了一个强大得令人窒息的假想敌——
一部即将在2010年席卷全球,按照原有时空轨迹,本应在中国市场豪取17.15亿人民币惊人票房的鸿篇巨制!
《阿凡达》!
在李扬的记忆里,《阿凡达》所创造的,远不止是一个票房数字。
它是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一次现象级的文化冲击。
它用极致绚烂的潘多拉星奇观,重新定义了全球观众对于3D电影、对于视觉特效的认知,被誉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
在其横扫全球的近30亿美元票房面前,此时《战狼》即将触及的17亿人民币。
虽然在国内已属空前,但放在《阿凡达》这个全球巨无霸面前,依然显得相形见绌。
更让李扬内心警铃大作的是,他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因为他这只重生蝴蝶的翅膀煽动,国内电影市场正以远超前世的速度狂飙突进。
更多资本涌入影院建设,更多银幕在二三线城市甚至县城拔地而起。
这无疑做大了整个市场的蛋糕,也为所有高概念、强视效的电影提供了更肥沃的票房土壤。
《阿凡达》在这样的“利好”加持下,其票房潜力是否会突破原有时空的界限,跃升到一个更恐怖的高度?
李扬无法确定,他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而最直接的冲突,在于档期。
李扬为《流浪地球》预设的上映时间,正是2010年的春节档。
这意味着,它将与大概率延续前世上映节奏的《阿凡达》在票房黄金期内正面碰撞。
这当然是李扬主动求战的结果。
在他心中,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承载着团圆与喜庆的档期。
其巨大潜力竟然要靠一部好莱坞电影来“发掘”和“激活”,这是所有中国电影人的耻辱。
他偏要在这个档期,用一部从内核到美学都纯粹东方的科幻史诗,深深地烙上属于中国电影自己的印记!
他要告诉所有人,这个档期,理应由我们自己的电影来主宰!
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