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罗庚老师家那充满学术与艺术气息的氛围中出来,何雨柱没有直接回五院分配的宿舍,也没有去他那个光杆司令的“办事处”。
他心血来潮,决定回南锣鼓巷95号院看看。今天是周末,父亲、白玲姨、雨水妹妹还有那个小豆丁何雨轩应该都在家。
他依旧步行,感受着四九城傍晚的烟火气。路过副食店时,他找了个僻静角落,从系统空间里转移出几包点心、一块上好的呢子料子(给白姨)、几本新出的数学习题集和一支新钢笔(给雨水),一把精致的木头小手枪(给雨轩),还有两条“大前门”香烟(给父亲),用一个大的网兜装好,拎在手里,这才像个回家探亲的样子。
来到熟悉的院门前,朱红色的木门虚掩着。他轻轻推开,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西厢房传来何雨水用清脆流利的英语朗读课文的声音,而小弟弟何雨轩则在一旁安安静静地玩着积木。
何雨柱在门口听得微微一笑,看来转学后的雨水,学习劲头和环境果然不一样了。
他这一推门,惊动了里面的人。
“Who is it?”(谁呀?)何雨水警惕地用英语问了一声,随即探出头来,看到站在院中的何雨柱,先是一愣,随即切换回中文,爆发出惊喜的尖叫:“哥!大哥回来啦!”
她像只快乐的小鹿一样蹦出来,身后还跟着个跌跌撞撞的小尾巴何雨轩。
“哥!你怎么突然回来了?!”何雨水拉着何雨柱的胳膊,兴奋地摇晃着,嘴里还忍不住蹦出几个英文单词,“Its such a surprise!”
何雨轩也抱住何雨柱的腿,仰着圆嘟嘟的小脸,奶声奶气地喊:“大哥!抱!”
何雨柱心里一暖,弯腰把小家伙抱起来,又把网兜递给雨水:“喏,给你们带的好吃的、好玩的,还有给你的习题集和新钢笔。在木华附中怎么样?看你这口语,进步神速啊。”
“谢谢哥!”何雨水接过沉甸甸的网兜,眼睛笑成了月牙,“附中太好了!老师讲得特别深,同学们也都很厉害,感觉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
压力是有点大,但特别充实!我们英语老师还是从国外回来的呢!”她叽叽喳喳地说着,脸上洋溢着在优秀环境中如鱼得水的自信和快乐。
“爸和白玲姨呢?”
“爸在屋里看文件呢,白玲姨在厨房做饭!”
这时,听到动静的白玲系着围裙从厨房里走出来,看到何雨柱,脸上立刻露出了温柔的笑容:“柱子回来了!快进屋歇着!正好,我今天买了条鱼,再加个菜!”
正屋的门帘也掀开了,父亲何大清走了出来。他依旧是那副严肃沉稳的模样,穿着居家的中山装,看到何雨柱,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但语气还是保持着家长的威严:“回来了?工作都安顿好了?”
“爸,白玲姨,都安顿好了。”何雨柱抱着雨轩,笑着回应,“今天周末,回来看看你们。看雨水这状态,转学真是转对了。”
何大清脸上也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点了点头:“嗯,木华附中名不虚传。这丫头现在劲头足得很,
上次月考,名次又前进了十几名。这里面,有你当哥的功劳。”他指的是何雨柱当初想办法把雨水弄进附中这件事。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进了正屋。何雨水迫不及待地翻看着网兜里的东西,拿出习题集和新钢笔,爱不释手,和跑到一边玩木头枪的何雨轩形成了鲜明对比。白玲给何雨柱倒了杯水,又忙着回厨房张罗加菜。
何大清坐下,打量了几子一番,点了点头:“嗯,气色不错。新单位怎么样?还适应吗?”
“挺好的,爸。领导和同事都很照顾,工作也很有挑战性。”何雨柱含糊地说道,五院的工作性质是绝密,他不能多说。
何大清自然也懂,没有细问,转而说道:“能去那里,是组织对你的信任和培养,要珍惜机会,好好干,别辜负了期望。”
“我明白,爸。”
很快,白玲做好了饭菜,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饭菜虽不及何雨柱的手艺,但充满了家的味道。
席间,何雨水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里的趣事,何雨轩笨拙地用勺子吃饭,弄得满脸都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何大清看着眼前这温馨的一幕,看着越发成熟稳重的长子,心中感慨万千。他端起酒杯,对何雨柱说:
“柱子,你现在走到了更重要的岗位上,爸为你高兴,也为你骄傲。这杯酒,爸敬你,希望你前途似锦,为国建功!”
何雨柱连忙端起酒杯:“谢谢爸!我会努力的!”
父子俩一饮而尽。
这时,何雨水忽然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哥,你现在在哪个单位上班呀?
是不是特别厉害的那种?我们同学都知道我有个特别厉害的哥哥,但我说不上来你到底干嘛的。”
何雨柱和白玲对视一眼,都有些忍俊不禁。何大清咳嗽一声,板起脸对女儿说:“雨水,你哥的工作是保密的,不能随便打听,知道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