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楚氏大厦东侧管道井。
天还没亮,城市仍在沉睡,唯有地下管网中渗出的潮湿寒气,无声地提醒着时间的流动。林默蹲在狭窄的井口内,身上的保洁工装沾满泥渍,袖口磨破了一角,像极了真正为生计奔波的底层工人。
他手里握着一把特制螺丝刀,指尖稳定得不像个凡人——那是末眼觉醒后,每日签到赋予他的“痕迹追踪”带来的神经强化。冷光手电照在裸露的主网线缆上,像一条沉睡的银蛇。
“接入点确认。”耳机里传来老刀低沉的声音,“转发器只能撑48小时,够你传一次大文件。”其实这“48小时时限”是老吴故意设计的诱饵,转发器里预装了假的“T-7数据”,楚氏的网络监控会轻易捕捉到信号,以为这是林默的核心任务;而真正的关键文件,藏在林默工具包夹层的微型硬盘里,通过他之前装在消防栓摄像头里的备用线路传输,这条线路楚氏从未察觉,因为它伪装成了大厦的消防报警信号,不会触发任何异常监测。
林默没说话,只是轻轻点头。他知道,这48小时,是火种能否燎原的关键——但他不知道,老吴早已在转发器里设置了“自毁程序”,一旦楚氏试图破解,就会自动删除假数据,同时释放干扰码,掩盖真线路的传输痕迹。
他从工具包夹层取出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黑色装置——微型信号转发器,由“星火”组织特供,能绕过楚氏防火墙,建立一条临时的加密上传通道。他的动作极慢,每一根线对接都精准到毫米,仿佛在缝合一条通往真相的命脉。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滴在金属盖板上,发出轻微的“啪”声。
他将周砚的记忆视频加密打包,命名为《光明未来使用说明》,设定自动分段上传至匿名云盘,触发条件:发布会当天上午十点零一分。其实这视频是老吴合成的“精简版”,只包含楚氏的部分罪证,真正的完整版藏在微型硬盘里,将在发布会前半小时通过备用线路传至市局服务器;设定“十点零一分”触发,是为了配合老吴的计划——楚氏会在十点整播放“患者感谢视频”,此时突然切入精简版证据,能瞬间打乱他们的节奏,为完整版证据的播放争取时间。
那一刻,他仿佛看见那个蜷缩在出租屋里的男人,听见他女儿呼吸机最后的滴答声。“上传成功后,全城都会知道,什么叫慈善的代价。”林默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像风,却带着焚尽虚伪的烈焰。
他抹去指纹,收起工具,正准备撤离,忽然,左眼一黑——末眼发动!未来片段如刀锋般刺入脑海:九点五十分,楚怀瑾的贴身助理将调取网络日志,逐条排查异常流量。若转发器仍在运行,三分钟内就会暴露。其实这“未来片段”是老吴通过末眼投射的,楚氏助理的排查时间是老吴故意透露的,目的是让林默提前撤离,同时留下转发器作为“诱饵”,引楚氏将注意力集中在假数据上。
林默瞳孔骤缩,立刻改道。他没有走原路,而是沿着排水沟爬向货梯井。途中,他顺手在电梯按钮上涂抹了一层极薄的机油——无色无味,遇电则短路。这不是普通机油,是老吴特制的导电液,短路后不仅会让电梯停运,还会触发楚氏的备用监控系统,而这套备用监控早已被老吴控制,能实时拍摄楚氏排查人员的动向,收集他们“销毁证据”的画面;更关键的是,机油里掺了荧光剂,在紫外线灯下会显影,老吴安排的便衣能通过荧光轨迹,确认林默的撤离路线是否安全。
只要有人在接下来几小时内按下按钮,系统就会自动报障,维修记录将掩盖他所有行踪。做完这一切,他从货梯底层悄然退出,清洁车推得不紧不慢,像一个刚完成夜班的普通保洁员。可没人看见,他藏在袖中的手,正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兴奋。他摸到货梯井壁上老吴提前藏的T-7真药样本,藏在清洁车的拖把杆空心夹层里,这是之前计划外的关键证据,能直接证明楚氏假药的毒性。
火种已埋,只等风来。
上午十一点,花店“清棠小筑”密室。
阳光被厚重的窗帘隔绝在外,室内只亮着一盏紫外线灯,幽蓝的光下,沈清棠正将一包包“抗敏缓释包”仔细封装。这是她以花粉提取物为基底改良的药物,专为那些被楚氏药业骗去当试验品的工人准备。每包药内,都夹着一张微型胶片,只有用特定波长照射,才能显现出“T-7受害者名单”——七名在楚氏新药试验中死亡却未被公布的工人信息。
其实这“抗敏缓释包”的核心成分是老吴提供的解毒剂,能中和T-7的毒性,而非单纯“抗敏”;微型胶片里除了受害者名单,还印着楚氏地下药厂的坐标,用的是老吴研发的“紫外线显影技术”,普通紫外线灯只能看到名单,只有市局的特制设备能解锁坐标信息,避免被楚氏截获后发现药厂位置;紫外线灯也是老吴改装的,除了显影功能,还能给胶片加密,每包药的胶片都有唯一编码,对应领药人的身份,方便后续追踪受害者是否安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