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县委书记的关注:乡村振兴的突破点
林枫的声音很轻,像一根羽毛,飘进刘富贵的耳朵里,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刘富贵脸上的血色“唰”地一下褪得干干净净,额头上瞬间沁出一层细密的冷汗。他感觉自己像是被一条毒蛇盯住了,那冰冷的信子,正舔舐着他的后颈。
砖窑租金……
这四个字,像一道惊雷,在他脑子里轰然炸开。
红旗村的那个砖窑,早就因为环保问题关停了。但它地方大,位置又隐蔽,这几年他私下里做主,租给了一个跑运输的老板堆放砂石料。租金不高,一年也就万把块钱,可这钱,从来没进过村里的账本,全都进了他自己的腰包。
这事他做得极为隐秘,除了那个老板,天知地地知,连他老婆都不知道。这个刚来没多久的年轻副县长,他是怎么知道的?
一瞬间,无数个念头在刘富贵脑中闪过。是那个老板说漏了嘴?还是县里早就盯上自己了?今天这个会,这个所谓的试点,根本就是个鸿门宴,是专门给自己挖的坑!
他再看向林枫,那张年轻、平静的脸,在他眼里已经变成了一张索命的判官脸。他毫不怀疑,只要自己再敢说一个“不”字,明天县纪委的人就会出现在他家门口。
林枫看着刘富贵头顶的民心值,从【-60,警惕/私心】猛地跳水,变成了【-85,恐惧/绝望】。
他没有再说话,只是直起身子,静静地看着他,等着他的回答。
整个会场的人,都用一种看好戏的眼神看着这诡异的一幕。他们听不见林枫说了什么,但他们看得到,刚才还百般推诿的刘富贵,此刻像是被抽走了脊梁骨,一张脸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坐在主席台上的钱卫东,也是一脸错愕。他不知道林枫用了什么法子,竟然一句话就镇住了这个出了名的老油条。
陈建国则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在水面的茶叶,嘴角噙着一抹不易察CIN的笑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改革,光有蓝图不行,还得有能披荆斩棘、开山辟路的刀。林枫,就是他选中的那把最锋利的刀。
在死一般的寂静中,刘富贵终于扛不住了。他感觉全场的目光都像针一样扎在他身上。他猛地一抬头,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声音都变了调。
“我……我刚才……是没理解透林县长的精神!”他结结巴巴地开口,手在桌子底下死死地攥着自己的裤腿,“林县长高瞻远瞩,这个‘集体经济 能人带动’的模式,简直……简直是为我们红旗村量身定做的!我们村家底是薄了点,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愿意……不,我们是请求!请求县里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红旗村!”
他越说越激动,仿佛刚才那个百般推脱的人不是他。
“我们保证,一定克服万难,把试点工作干好,绝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为全县的乡村振兴,探好路,开好头!”
说完,他甚至还对着主席台,重重地鞠了一躬。
这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把全场人都给看傻了。
石盘村的那个老村长,张着嘴,手还保持着拽王雷衣角的姿势,彻底懵了。
王雷也是一脸愕然,他想不通,为什么这个刚才还对自己不屑一顾的刘支书,会突然变得如此“积极进步”。
林枫的脸上,依旧波澜不惊,他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好,刘支书有这个觉悟,很好。那就这么定了。”
他转身走回自己的座位,仿佛刚才只是处理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会议室里,气氛已经从刚才的质疑和观望,彻底扭转。刘富贵的“幡然悔悟”,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所有刚才还在抱怨困难的村干部脸上。连红旗村这样的“困难户”都主动请缨了,他们还有什么脸再叫苦?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县委书记陈建国,放下了茶杯。
茶杯与桌面接触,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却像重锤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汇聚到了这位清源县真正的“一把手”身上。
“刚才,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嘛。”陈建国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困难,我也都听到了。说实话,如果乡村振兴是一条平坦大路,那也轮不到我们清源县来搞什么‘创新试点’了。”
他环视全场,目光在几个刚才叫得最响的村干部脸上一一扫过,被他看到的人,都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林枫同志的这份计划,我和钱县长,以及县委常委会,都认真研究过了。我们的意见,高度一致:这份计划,有高度,有深度,更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不是在修修补补,而是在为我们清源县的乡村,寻找一条能够自我造血、长远发展的活路!”
“刚才,红旗村的刘富贵同志,一开始也有顾虑,但经过深入思考,还是主动承担起了这个重任。这说明什么?”陈建国的声音陡然拔高,“说明他看明白了,看透彻了!乡村振兴,不是县里压下来的任务,而是我们自己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关系到我们在座每一位,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大事!谁看不明白这个大势,谁就会被时代淘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