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方案玄机:一站式服务与数字政务
夜风穿过县政府大院,带着几分初秋的凉意。路灯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影,将林枫独自一人的身影拉得很长。他没有回家,也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穿过了隔开县政府与县委大院的那道无形的线,一步步走向那栋更为庄重肃穆的建筑。
县委大楼门口的警卫亭里,值班的武警看到林枫,愣了一下,随即站得笔直,敬了个礼。林枫点点头,没有停步,径直走进了空无一人的大厅。
大理石地面反射着惨白的光,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他没有坐电梯,而是一步步踏上楼梯。每上一层,他脑海中那副庞大而精密的蓝图就清晰一分。
那不是一份简单的报告,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个由数据、逻辑和代码构建的,几乎没有模糊地带和人情空间的行政世界。他甚至能想象到,当这份方案真正落地时,会在清源县的干部队伍中引起怎样的恐慌与抵制。
周建国的担忧是对的。动孙德海,是外科手术,割掉一个肿瘤;而推行这套方案,是基因改造,要改变整个官僚体系的DNA。
县委书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陈建国的秘书小刘正在外间整理文件,看到林枫这么晚过来,脸上写满了惊讶:“林县长?您……您这是?”
“陈书记还在忙?”
“书记在看省里下发的文件,刚泡了第三杯浓茶了。”小刘压低声音,指了指里间紧闭的门。
林枫点点头,走上前,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门里传来陈建国略带疲惫的声音。
林枫推门而入。办公室里烟味混着茶香,陈建国戴着老花镜,正埋首于一堆文件之中。他听到脚步声,抬起头,看到是林枫,眉毛微微一挑。
“这么晚了,有急事?”
“打扰书记休息了。”林枫反手关上门,走到办公桌前,“有点想法,想跟您汇报一下。是关于今天下午工业园区那件事的。”
陈建国放下手里的笔,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他向后靠在宽大的椅背上,身体放松下来,但眼神却变得专注。
“说吧。我听着。”
林枫没有急着抛出那个颠覆性的方案,而是从王建军开始说起。
“今天在王建军的厂房里,我把工业园区另外几家企业的老板也叫了过来,开了个小型的座谈会。”
他将下午听到的那些抱怨,那些积压在企业家心底的苦水,原封不动地,用最平实、最客观的语言,复述了一遍。
从机械厂李强为了贷款,被银行客户经理暗示着要拿房产证,几百万的设备在银行眼里一文不值;到纺织公司赵经理因为税率解释权含糊不清,导致公司上市辅导一拖再拖;再到大大小小的企业,为了一个公章,如何在不同部门之间往返奔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陈建国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只有偶尔端起茶杯的动作,会因为林枫提到的某个细节而停顿一下。
“这些问题,我以前也知道,但没想到,已经烂到了这种程度。”等林枫说完,陈建国才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吃拿卡要,是作风问题,是**问题。下午你让纪委介入,这步棋走得对,也走得狠。那个账本,是把利剑,该用的时候,就要用。”
“书记,我今天来,想跟您谈的,不是账本。”林枫摇了摇头。
陈建国看着他,眼神里多了一丝探究。
“我一开始也以为,这是单纯的**问题,是孙德海和他手下那帮人出了问题。但后来我发现,我们可能都想错了。”林枫拿起桌上的一支笔和一张白纸,“王建军要办一个厂,需要消防、环保、安监、住建、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的许可。我们的现状是,他需要一个一个部门去跑,像这样。”
林枫在纸上画了几个圈,代表不同的部门,然后用一条曲曲折折的线,将一个代表“企业”的方块和这些圈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漫长而扭曲的路径。
“这条路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能成为一个收费站。消防说,你得先有住建的图纸;住建说,你得先有环保的测评。互为前置,互相踢球,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企业就在这个循环里,被耗尽了心气,也耗光了钱财。”
“就算我们把孙德海换了,把消防的刘局长换了,只要这个流程不变,新上来的人,依然掌握着‘解释权’和‘裁量权’。只要权力可以被寻租,**就永远不会消失。我们今天抓了一个孙德海,明天可能就会有李德海、张德海。”
陈建国沉默了,他看着纸上那副丑陋的流程图,目光深沉。林枫的话,说到了根子上。这已经不是一两个干部的问题,而是整个行政体系的底层逻辑出了问题。
“所以,你的想法是?”陈建国问。
“我想把这条弯路,拉直。”林枫的笔尖在纸上重重一点,“我想在清源县,建一个‘企业服务中心’。这不是简单的把几个部门的窗口搬到一起办公,而是要重造整个审批流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