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创新举措:推行“海绵城市”与“智慧交通”
那片刺眼的血红色光芒,以及那个触目惊心的【-85】,像一盆冰水,从林枫的头顶浇下,让他亢奋了一夜的神经瞬间冷却。
他靠在椅背上,身体因为脱力而微微下陷。窗外,天光已经大亮,县城在晨曦中苏醒,新的一天开始了。可他的世界,却在刚刚那场模拟推演的崩盘中,撞上了一座冰山。
【严重警告:规划方案触及深层利益集团,引发强烈反弹。】
【存在引发群体**件的重大风险!】
这两行字,比他报告里任何一个数据都更沉重。
过去,他面对的阻力,是守旧的观念,是部门间的壁垒,是技术上的难题。这些东西虽然棘手,但终究是摆在明面上的,可以通过沟通、协调、争取上级支持来逐一攻克。
可这一次,系统第一次用上了“深层利益集团”这个词。
这五个字背后,是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是动辄上亿的资本博弈,是藏在水面之下的、看不见的暗流。他那份自以为完美的报告,就像一块巨石,还没来得及激起民心向好的千层浪,就先砸中了这片暗流里最凶猛的暗礁。
老城改造与文旅开发。
林枫的目光重新落回那份报告的某一章节上。他为了盘活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位,在规划中提出,要对一片区域进行整体保护性开发,修复古建,引入非遗工坊,打造文化街区。
现在看来,这片区域,显然是某些人的“禁脔”。
他的方案,动了别人的蛋糕。而且,是一块巨大无比的蛋糕。
他甚至能想象到,一旦这份方案公布,那些早已将这片土地视为囊中之物,准备进行大规模商业地产开发的商人们,会如何暴跳如雷。他们会动用一切力量,通过媒体、通过人脉、甚至通过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来阻挠、污蔑、攻击这个计划,以及提出计划的自己。
模拟中那瞬间爆开的【-100,仇视/愤怒】,就是他们最直接的反应。
而那些被裹挟的、担心拆迁补偿不到位、或是被“商业开发能带来更高收益”的论调所蛊惑的居民,他们的民心值,便成了这场博弈中,被轻易操纵的负分。
林枫感到一阵后怕。
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像一个拿着屠龙刀的勇士,只想着如何斩杀恶龙,却没注意到恶龙的巢穴建在火山口上。他那份报告,技术上无懈可击,但在政治上,却显得天真而鲁莽。
他不能就这么把这份完整的、包含了“火山爆发”风险的报告,直接扔到周局长和清源县所有人的面前。
那不是解决问题,那是引爆问题。
他需要调整策略。
林枫拿起笔,在那份厚厚的报告上,轻轻画了一个圈,将关于“老城改造与文旅开发”的章节,整个圈了起来。
这颗最危险的炸弹,必须暂时拆下来,妥善保管。它需要更周密的计划,更强大的外力支持,以及一个更合适的时机,才能被引爆。
而不是现在。
那么,今天,他该拿出什么?
林枫的视线,落在了报告的另外两个核心部分。
一个,是针对交通拥堵的“智慧交通”系统。另一个,是针对城市内涝和生态问题的“海绵城市”理念。
这两项,同样是【智慧城市规划图】的核心内容,同样具备前瞻性和颠覆性。但与老城改造不同,它们的受益面更广,触及的既得利益相对较小,更容易获得普遍的民意支持。
智慧交通,解决的是所有出行者的痛点,没有人会拒绝一条更通畅的回家路。
海绵城市,解决的是雨季“看海”的尴尬,提升的是所有居民的生活品质,没有人会讨厌一个更干净、更生态的居住环境。
对,就是它们了。
林枫重新抽出一张白纸,思路变得异常清晰。他要做的,不是全盘托出,而是“精准投喂”。
他将那份完整的报告锁进抽屉最深处,然后开始重新撰写一份提纲。这份提纲,只保留了“智慧交通”和“海绵城市”两个核心概念。他将复杂的系统原理,拆解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长远的宏大愿景,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试点项目上。
他要把一场可能发生的、关于利益的激烈冲突,转化为一场关于技术和未来的、充满吸引力的愿景发布会。
他要让市规划局的人看到,清源县面对问题,不是在写检讨,而是在找答案。
写完提纲,林枫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早上七点半。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周建国的手机。
“周主任,是我,林枫。”
电话那头的周建国似乎刚刚起床,声音还有些沙哑:“林县长,这么早?有事?”
“市规划局的督查组,今天上午到,周局长亲自带队。这事您知道吗?”
周建国那边沉默了几秒,然后声音瞬间变得清醒:“知道。昨天半夜,市府办的朋友给我透了风。来者不善,矛头直指你。据说,是有人在周局长面前吹了风,说清源县的城市建设摊子铺得太大,规划混乱,要给你个下马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