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收获盘点:教育均衡的初步实现
电话放下后,市委书记陈文山的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安静。
那句“帮我查一下,我们市里,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专项人才储备库里,还有没有空缺的名额”还在空气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小石子,在林枫的心湖里砸出层层叠叠的涟漪。
他不是官场新手,自然明白这句话背后蕴含的巨大分量。
这并非一次直接的提拔,却比任何口头上的许诺都更具价值。它意味着,他的名字,已经从一个偏远县城的副县长,变成了一枚被市委最高领导亲自标注、存档、以备后用的棋子。
陈文山没有再提这件事,他坐回书桌后,拿起那本刚才放下的书,重新翻开,神情恢复了之前的平和儒雅。
“回去吧。”他没有抬头,目光落在书页上,“路选对了,就坚定地走下去。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给我写信。”
这句看似平淡的话,却是一份沉甸甸的授权。
林枫站起身,朝着陈文山深深鞠了一躬。没有说感谢,也没有表决心,有些东西,已经超越了言语。
他转身走出那扇厚重的木门,秘书王浩正等在门外,脸上的笑容比之前多了一分真诚的敬意。
“林县长,我送您下去。”王浩的称呼,已经悄然从“林枫同志”变成了“林县长”。
走在市委大院安静的甬道上,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温暖而不刺眼。林枫的脚步有些虚浮,脑子里反复回响着与陈书记的对话,以及最后那通电话。他感觉自己像是刚打完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硬仗,精神高度紧绷后,只剩下一种近乎空白的疲惫。
他婉拒了王浩派车相送的提议,独自一人走出了市委大院,坐上了返回清源县的班车。
车厢里人不多,混杂着各种气味。林枫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城市高楼与车水马龙,感觉那一切都像另一个世界。
他闭上眼,在脑海里打开了许久未曾仔细审视的系统面板。
【区域民心总值: 99(稳定)】
【状态:万众归心(初级),区域内民众对宿主的信任与拥护达到顶点,政令推行阻力大幅降低,负面舆论影响削弱。】
【阶段性成就总结:‘云端课堂’项目初步成功,有效缓解了县域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极大提升了乡村家庭对未来教育的信心。区域内‘教育公平’满意度提升至85%,百姓幸福感指数显着增长。】
【奖励:民心值 300点。】
看着那稳定在 99的金色数值,林枫的心终于从刚才那场高层对话的激荡中,沉淀了下来。
这才是最真实的东西。
不是领导的一句赞许,不是同僚的一句吹捧,而是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个普通百姓用他们的心,为他投出的最真诚的一票。
他想起黑石沟那些孩子瞪圆的眼睛,想起政府门口那些家长充满期盼的脸,想起王满仓校长激动得语无伦次的泪水。
这些画面,与系统里冰冷的数字重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和成就感。这感觉,比在市委书记面前获得认可,更加让他心潮澎湃。
这才是他的根,他的力量源泉。
班车驶出市区,进入郊野,窗外的景色从钢筋水泥,逐渐变成了连绵的青山和广阔的田野。
林枫的心,也随着这景色的变化,彻底平静下来。
他知道,自己成了陈建国书记口中那棵“被看到”的苗子,也成了陈文山书记人才库里的一份“储备”。未来的路,或许会更宽,但肩上的担子,也只会更重。
……
当班车晃晃悠悠地驶入清源县客运站时,天色已经擦黑。
林枫刚下车,就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在出站口焦急地张望,不是周建国又是谁。
“我的林大县长,你可算回来了!”周建国一个箭步冲上来,不由分说地从他手里夺过那个帆布公文包,上上下下地打量他,活像在检查什么失而复得的宝贝。
“你这是去市里赶考,还是去龙潭虎穴闯了一圈?怎么一声不吭自己坐班车就回来了?电话也打不通!”
“手机没电了。”林枫笑了笑,“你怎么跑这儿来了?”
“我能不来吗?”周建国白了他一眼,压低声音,神情夸张,“你知不知道,你今天一天不在,县里都快翻天了!你前脚刚走,后脚市电视台的采访车就开进来了,指名道姓要采访‘云端课堂’的后续进展。教育局那位代理局长,带着人通宵做出来的方案,改了八遍,就怕市台记者挑出毛病来。”
周建国一边说,一边领着林枫往停车场走去。
“还有财政局,下午开了党组会,硬是从牙缝里又挤出两百万,说是要确保‘云端课堂’第一期工程,覆盖全县百分之六十的教学点。电信公司更绝,直接把你们的合作方案报到省公司请功去了,据说省里一把手都批示了,要当成‘数字乡村’的标杆来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