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山东军区司令部比往常更热闹了几分。院子里,一些穿着军装的新面孔站得笔直,带队的身板挺直,眼神透着股子干练劲儿。
刘川、聂政委、许友、王安几人从屋里走出来。那人立刻上前,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报告司令员、政委,抗大毕业学员韩楚,奉命带领三百二十名干部前来山东军区报到,请指示,”
刘川回了个礼,上下打量着韩楚,脸上没什么表情:“韩楚,延安抗大高材生,红军东征的猛将,路上还顺利?”
“报告司令员,一路顺利,穿越了几道封锁线,同志们情绪都很高涨,就盼着早点到山东打鬼子,”韩楚回答得干脆利落。
聂政委笑着上前一步,握住韩楚的手:“欢迎啊,韩楚同志,你们这批骨干一到,可是给我们山东军区输送了新鲜血液,中央和总部对我们很关心啊,”
许友也凑过来:“山东军区欢迎大家,大家精神头不错,抗大出来的,肚子里有墨水,以后可得把真本事拿出来,”
韩楚脸上却笑容不变:“许副司令,我一定努力,向老同志们学习,”
刘川这才笑着对众人道:“都别在院子里杵着了,进屋,暖和暖和。王安,安排同志们先住下,吃口热乎饭。”
司令部里,刘川、聂政委、许友、王安,加上新来的韩楚,五人围坐。
聂政委先开口,语气温和:“韩楚同志,中央和总部的任命,想必你已经清楚了,任命你为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同时兼任新组建的第十旅旅长。这是对你的信任,也是期望。”
韩楚立刻站起身:“政委,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在分局和军区领导下,做好工作,”
刘川压压手,示意他坐下:“坐下说。山东的情况比你想象的可能要复杂,我们现在有十个旅,二十五多万人,加上地方部队,民工将近九十万人,地盘不小,家当也多了点,但鬼子盯着,内部建设任务也重,让你当这个第二副司令,是来挑担子的。”
“我明白,司令员,”韩楚目光坚定。
“说说看,对你这个第十旅,有什么想法?”刘川端起搪瓷缸子,喝了口水,看似随意地问道。
韩楚显然有备而来,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报告司令员,来的路上,我了解了一些咱们军区的情况,我们缴获了大量坦克、重炮,但精通这些新式武器,能有效组织步坦、步炮协同的指挥员还比较缺乏。因此,我建议,第十旅的定位,不应是普通的步兵旅,而应是一支快速突击力量,作为军区的战略拳头使用,编制上,可以优先加强坦克、摩托化步兵和直属炮兵,形成强大的突击和迂回能力。”
许友眼睛一亮:“嘿,说到点子上了,咱们现在虽说有个有个装甲旅、骑兵旅,但还是缺的能把坦克、大炮玩转的人,人完全不够”
王安也点头:“韩副司令这个思路,符合我们现阶段装备发展的需要。”
刘川放下缸子,看着韩楚:“想法不错,但光有装备不行,还得有人会用,会指挥。我有个计划,在军区直属下增设一个教导团,编制三千人,这个团不承担作战任务,只负责轮训各旅连长以上军事主官,重点就是大兵团作战思想,步炮协同,步坦协同,还有坦克驾驶、重炮操作这些硬本事。你觉得,这个教导团,谁来牵头合适?”
韩楚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这是刘川在考他,也是给他压担子。他沉吟片刻,抬起头:“如果司令员和政委信得过,我愿意兼任这个教导团团长,我在抗大系统地学习过这些理论,正好可以结合山东的实际战例,与同志们一起研究、摸索。”
聂政委和许友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微微点头。
刘川脸上露出笑意:“好,就这么定了,第十旅的架子,由军区帮你搭起来,兵员从各旅抽调骨干,装备优先补充。教导团的事情,你立刻着手筹备,制定训练大纲和课程,开春就要办第一期,”
“是,保证完成任务,”韩楚再次起身,声音铿锵。
消息传开,反应各异,李云龙跑到司令部,扯着大嗓门:“司令员,听说来了个韩副司令?还是个抗大来的秀才娃娃?上来就兼旅长又管教导团,这能行吗?”
刘川眼皮都没抬:“怎么?你李云龙不服气?人家是抗大正经科班出身,理论水平比你高,红军东征就是尖刀部队,有本事,你也去抗大蹲几个月?”
李云龙顿时蔫了,挠着头:“我……我这不是担心嘛……”
丁伟倒是看得开,对政委说:“看来司令员是要下大力气搞正规化了,这是好事,咱们这些老粗,不学习真要落后了。”张大彪更直接:“上级派来的,肯定有本事。让咱学咱就学,”
韩楚雷厉风行,第二天就拉着参谋长王安开始忙活。
他拿着本子,找到王安:“王参谋长,我需要咱们军区近期所有大型战役的总结报告,特别是塔子沟、青石岭、黄家洼等咱们山东军区经典的这几仗的详细经过、部署图、伤亡和缴获统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