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画面中,主入口的红点距离基地只剩两百米。
李维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没有敲下。他的右眼闪过一道琥珀光,左眼仍是灰蓝,两色交替频率比刚才快了些。他盯着信号波动曲线,眉头慢慢皱紧。
“不对。”他说,“他们停了。”
陈默站在主控台前,钢笔握在手中,目光扫向屏幕。那三组红点确实在两百米外停下,不再前进。高空无人机依旧悬停,但能量读数开始下降,像是进入了待机状态。
林小满靠在能源接口旁,左手刚包扎完,绷带边缘还沾着一点暗红。她凑近控制台,调出外围热感成像图。画面里,杀手小队的身影分散开来,呈扇形展开,动作整齐划一,像是在执行某种预设程序。
“他们在布置东西。”她说。
李维立刻切换地面震动传感器数据,捕捉到六处微弱的地表扰动。位置分布呈环状,围绕基地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圈。他将坐标标记出来,投影到三维地形图上。
“六个点。”他说,“间隔基本相等,深度约三十厘米。”
陈默把钢笔插入终端接口,启动星轨。意识瞬间连接,庞大的信息流涌入脑海。星轨开始解析那些装置的能量特征,对比已知魔法科技数据库。
几秒后,结果浮现。
“不是武器。”陈默说,“是增幅器。”
林小满抬头:“增幅什么?”
“魔法能量。”陈默盯着屏幕上的频谱图,“它们正在接收某种低频信号,并把它放大。这种频率……和我们的护盾共振波段接近。”
话音刚落,主控台警报轻响。相位偏转盾的能量循环效率从百分之九十七跌至百分之八十九,接着继续下滑。
“被干扰了。”林小满迅速查看电路负载,“主电网受到耦合影响,能量回流出现相位偏移。”
李维调出电力系统拓扑图,发现干扰源并非直接入侵线路,而是通过地磁共振方式渗透进来。这些装置像是一组隐形天线,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周围空间的能量场。
“他们不用打进来。”李维声音低沉,“只要让护盾失效,我们就会暴露。”
陈默闭眼,再次连接星轨。他要求重新分析那六个装置的排列结构。星轨将六点连线,生成几何模型。结果显示,这并非随机布设,而是一个类卢恩符文的变体,中心指向基地核心区域。
“这不是攻击阵列。”陈默睁开眼,“是聚焦回路。它们的作用是把远程释放的魔法能量精准引导到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的位置。”
林小满脸色变了:“他们是想远程打击?”
“不止。”陈默摇头,“这种结构需要特定环境参数才能激活。现在只是预热阶段。他们等的不是我们出击,而是某种外部条件成熟。”
李维快速调取过去十二小时的大气电离层数据。图表显示,当前电离层密度处于临界值附近,尚未达到最佳传导状态。
“他们在等一场电离暴动。”他说,“可能是自然发生,也可能是人为触发。一旦条件满足,这些装置就会全功率运行,把整个基地变成靶场。”
林小满看向备用电源面板。护盾系统还能撑一段时间,但如果干扰持续加剧,能量循环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必须切断干扰源。”她说。
“不能贸然出去。”陈默盯着监控画面,“他们的行动太整齐了。如果只是布设装置,没必要分成三队同步作业。这里面有节奏控制,说明背后有人实时指挥。”
李维点头:“而且这些装置埋得太深。表面看不出型号,也没有无线发射痕迹。敌人显然知道我们会侦测,所以用了物理隔离加低频耦合的方式,避免被提前发现。”
房间里安静下来。
三人都明白,这场战斗已经变了性质。对方不再追求强攻破门,而是用更隐蔽、更持久的方式瓦解防御。这是一种心理压迫,也是一种技术碾压。
“我们现在有两个选择。”林小满打破沉默,“要么在装置激活前切断它们的能量链,要么加固内部防护,扛过第一波打击。”
“前提是知道怎么切断。”李维说,“目前连它们靠什么供能都不清楚。太阳能?地热?还是别的?”
陈默没有回答。他拔出钢笔,走到主控屏前,用手划过那六个红点构成的环形。星轨同步记录轨迹,开始模拟不同切断顺序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结果显示,任意破坏一点都会引起其余五点的能量反弹,反而加速聚焦过程。
“不能硬拆。”他说,“这是陷阱。一旦我们靠近,就等于主动进入打击范围。”
林小满咬住笔头,盯着能源面板上的波动曲线。突然,她想到什么。
“如果我们不用人去呢?”
“你是说用守护者?”李维问。
“不。”她摇头,“我是说,能不能反过来利用这个回路?既然它能放大魔法能量,那我们能不能在里面注入一段错误指令,让它自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