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在掌心留下一道灼热的压痕,陈默没有松开。那股从未来通道中涌出的能量仍在脉动,像地核深处传来的节律,与他的心跳形成共振。他能感觉到星轨在意识深处缓缓旋转,不再是冷静的解析者,而是一根被拉紧的弦,随时准备断裂。
“坐标。”他开口,声音低沉却穿透风声,“把武器交出来。”
李维没说话,只是将那柄从暗鸦组织劫掠来的短刃递出。刀身泛着冷银光泽,表面蚀刻着细密纹路,如同星图被强行压入金属。他的左眼灰蓝,右眼琥珀,瞳孔不断收缩,机械键盘已接入刃柄接口,数据流在指尖跳跃。
林小满蹲在一旁,指尖轻触刃面。她记得这纹路——不是魔法阵,也不是科技编码,而是一种信息压缩结构,类似Ψ-0协议中的高维投影格式。但它的排列方式异常诡异,十二道主纹呈螺旋状向中心汇聚,终点却悬而未落,仿佛等待某个未到场的变量。
“它指向什么?”她问。
“北斗。”李维终于开口,声音干涩,“七颗星,对应七个时空锚点。前六个已经激活,能量残留可追溯。最后一个……在湘西北,雪峰山断裂带下方。”
陈默盯着那螺旋终点。星轨在他意识中投射出一组拓扑模型:北斗七星并非天文坐标,而是七个量子纠缠节点的投影标识。每一颗“星”都曾发生过Ψ-0协议的失败实验,能量被封存在地壳夹层中,如今正被某种外力逐一唤醒。
“这不是巧合。”他说,“有人在重演二十年前的计划。”
林小满忽然抬头:“乌鸦。”
她想起那个被击倒的劫持者,左耳钛合金耳钉脱落时,后颈浮现一道暗色刺青——一只展翅乌鸦,双翼延伸成符文回路。当时她以为只是组织标记,但现在看,那纹路走向与短刃上的星轨符文存在微弱耦合。
“导引器。”她低语,“不是装饰,是能量接收端口。”
张建国一直沉默地站在后方,保温杯握在手中,茶水早已凉透。他听着年轻人的对话,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杯壁。忽然,他向前一步,将杯底轻轻贴在短刃旁的岩壁上。
嗡——
一声低频震鸣扩散开来。
岩壁表面浮现出一道隐形刻痕,形如乌鸦俯冲,喙部直指地下。与此同时,张建国的手背皮肤下泛起微光,一道旧疤微微发烫,那是二十年前手术留下的痕迹。他不知道为什么,但身体记得。
林小满立刻扑上前,用放大镜观察刻痕内部。她发现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实则嵌套着微型导引矩阵,每一处转折都精确对应地磁偏角与重力梯度。更惊人的是,矩阵边缘有几处符文残迹,与短刃上的星轨纹路同源。
“这不是暗鸦组织自己设计的。”她抬头,“是继承的。”
李维迅速调出全息投影,将短刃纹路与岩壁刻痕叠加比对。两组数据在三维空间中缓慢对齐,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能量回路模型。当模型闭合瞬间,系统自动标注出最后一个未激活节点的位置:雪峰山腹地,海拔874米,经度误差小于0.03度。
“就是那里。”李维说,“最后一个坐标。”
陈默收起钢笔,转身就走。脚步刚动,星轨在他意识中猛然震荡——警告信号。那不是语言,而是一种频率突变,如同宇宙背景辐射突然被切断。他知道,这意味着高维信息流出现了异常扰动。
山路比预想更险。越往深处,岩石质地越不自然,表面覆盖着类似生物矿脉的荧光纹路,与祭坛墙壁上的符文如出一辙。李维的机械键盘不断发出警报,空气中漂浮着微量纳米颗粒,正试图构建临时观测网络。
“他们在监视。”李维低声,“不是活人,是自动程序。”
林小满取出一枚微型干扰器,启动反向信号屏蔽。就在设备激活的刹那,地面剧烈震动,一道裂缝骤然裂开,从中升起一座石碑。碑面光滑如镜,中央浮现出一只乌鸦图案,双翼展开,羽翼由无数细小符文构成。
张建国盯着那图案,忽然伸手触碰。
掌心接触的瞬间,石碑爆发出刺目蓝光。一圈环形力场以他为中心扩散,将所有人笼罩其中。空中浮现出十二道光柱,组成一个倒置的星轨阵列,与北斗七星位置完全吻合。
“防御矩阵。”林小满惊呼,“他触发了守卫机制!”
陈默立刻感知到空间的变化。周围的空气密度在波动,光线发生非线性弯曲,仿佛整个区域正在脱离现实坐标系。星轨推送出一组数据:当前空间正向十一维折叠,拓扑结构趋近于克莱因瓶。
“退后!”他大喝。
但已经晚了。
最后一道坐标点所在的位置,地面塌陷,形成一个深不见底的竖井。井壁光滑如镜,反射出扭曲的星空影像。众人靠近边缘,只见井底并非岩石,而是一片旋转的星云,缓缓凝聚成北斗第七星的形态。
李维将机械键盘插入岩层,试图建立稳定连接。数据流刚接入,屏幕骤然黑屏,随即跳出一行字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