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无咎说:“叙事者,也许你也陷入了一个误区——你把叙事看作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
“但也许真正的叙事是一种共同创造。”
“你提供框架、背景、环境,但我们在这个框架中做出真实的选择,展现真实的成长。”
“你记录和传播我们的故事,但我们的故事也在影响和改变你。”
“这不是单向的操纵,而是互惠的创造。”
“而且,我想问你:你作为叙事者,你的叙事是从哪里来的?是谁在叙述你的叙事?”
这个反问让叙事者陷入了沉思。
“我...我不知道,”叙事者承认,“也许在我之上还有更高层次的叙事者。也许这是一个无限回溯。”
“但如果是这样,那么哪一层才是的?”
向无咎微笑:“也许所有层次都是真实的,也许真实不是一个客观的标准,而是一个相对的体验。”
“对我来说,我的体验是真实的,我的选择是真实的,我的成长是真实的。”
“即使存在更高层次的叙事者,即使存在无限多层次的叙事,这都不改变我体验的真实性。”
“真实性不是由外部赋予的,而是由内在体验确认的。”
慧根方丈赞叹:“这就是佛法讲的当下即是——不管外在结构如何,当下的体验就是真实的。”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唯有当下心可得。”
“无论我们在哪一层叙事中,当下的选择和体验都是真实的。”
李逍遥也兴奋地说:“这给了我全新的创作灵感!也许最好的故事,是那种让角色和读者都忘记这是故事的故事!”
“当体验足够真实时,虚构和现实的界限就消失了!”
叙事者的存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那种高高在上的、操控一切的气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谦卑、更加开放的存在状态。
“我理解了,”叙事者说,“我一直把自己当作造物主,当作掌控一切的存在。”
“但也许我只是这个巨大创造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一个记录者,一个传播者。”
“我不比你们更,也不比你们更。”
“我们都在各自的层次上体验、选择、成长。”
“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意义的来源。”
向无咎点头:“那么,也许我们可以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不是叙事者与角色,而是共同创造者。”
“你继续讲述,我们继续选择,但我们彼此尊重,彼此影响,共同创造出更丰富的故事。”
叙事者的形态开始具现化,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抽象存在,而是显现为一个和他们相似的形态——既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
“我接受,”叙事者说,“从现在开始,我不再是站在故事之外的全知者,而是参与到故事中的共创者。”
“我的叙述会影响你们,但你们的选择也会改变我的叙述。”
“这是一种更加平等、更加开放的关系。”
可能性守护者的声音在这时响起:“不可思议...你们不仅解决了叙事的悖论,还重新定义了叙事本身。”
“这将影响到整个多元宇宙的存在结构——因为如果所有存在都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叙述的,那么这种新的理解将彻底改变存在与叙述的关系。”
但就在这时,整个空间突然剧烈震动。
一个更加古老、更加威严的声音从虚空的最深处传来:
“够了。”
“向无咎,你已经走得太远了。”
“我是第一推动者,是所有因果链的起点,是所有叙事的源头,是所有存在的根基。”
“你一路走来,质疑了秩序,挑战了逻辑,超越了概念,甚至重新定义了叙事。”
“但有一个界限你不能跨越——那就是我的存在。”
“我是唯一不需要理由而存在的存在,是唯一不需要被理解就能成立的真理。”
“如果你质疑我,整个现实的根基都会崩溃。”
“所以,停下吧。接受我的存在,接受有一个终极的、不可质疑的起点。”
这个声音带着无上的权威,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压力。
但向无咎深吸一口气,然后平静地说:
“第一推动者,我尊重你的存在,但我不能接受你的要求。”
“不是因为我想要质疑你,而是因为你的要求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你说你是不需要理由而存在的存在,是不需要被理解的真理。”
“但如果你真的不需要被理解,那么你为什么要出现在这里,要求我们接受你?”
“这个行为本身就说明,你渴望被理解,被接纳,被认可。”
“一个真正不需要理由的存在,不会在意是否被质疑。”
“你的出现,恰恰说明你需要我们。”
“所以,也许你不是终极的起点,而是和我们一样,也在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
这番话在虚空中回荡,引发了前所未有的震动。
第一推动者沉默了很长时间,最后,它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不再是威严,而是一种深深的疲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