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故园春暖续情深
寒川关的春阳格外暖,将城西梅林的积雪融成细碎的露珠,沾在新抽的梅枝上,映着晨光亮晶晶的。萧彻坐在木屋前的石凳上,手里握着一把旧木梳——那是苏雪嫁给他时带的陪嫁,梳齿已有些磨损,却被他擦得发亮。苏雪端着一盆刚晒好的草药走过来,淡紫色的襦裙外罩了件浅青色布衫,发间的玉簪随着脚步轻轻晃动,依旧衬得她眉眼温柔。
“又在看这把梳子?”苏雪将草药放在石桌上,拿起梳子帮他梳理鬓边的白发,“昨天阿瑶派人来说,学堂的孩子们要给我们画肖像,让我们今天过去呢。”
萧彻闭上眼睛,感受着梳子轻柔的触感,嘴角露出笑意:“那些孩子的画技越来越好了,上次画的寒川关雪景,我还挂在书房里呢。”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阿瑶穿着银白劲装,身后跟着几个学堂的孩子,手里捧着画纸和颜料,快步走过来。孩子们看到萧彻和苏雪,兴奋地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萧将军!苏姐姐!我们要给你们画最好看的肖像!”
阿瑶笑着拍了拍手,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大家别着急,我们先选个好位置,把画架支起来。萧将军,苏姐姐,你们就坐在这石凳上吧,梅林当背景,好看得很。”
萧彻和苏雪按照孩子们的要求坐下,阳光透过梅枝洒在他们身上,暖得让人犯困。孩子们认真地画着,时不时抬头观察他们的神情,小脸上满是专注。阿瑶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眼中满是欣慰——她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跟在萧彻和苏雪身后,如今却已能独当一面,守护这座他们用半生时光守护的边城。
画了半个时辰,孩子们陆续完成了作品。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捧着画纸,跑到苏雪面前,小声说道:“苏姐姐,我把你的玉簪画得特别亮,你看好看吗?”
苏雪接过画纸,画上的自己坐在梅林下,发间的玉簪闪着光,身边的萧彻握着她的手,眉眼温和。她笑着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好看,是姐姐见过最好看的画。”
孩子们都围过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萧彻一张张看着,每张画都充满了童真与爱意,他小心翼翼地将画纸收好,对孩子们说:“谢谢大家,这些画我会好好珍藏,等你们长大了,再来看这些画,好不好?”
孩子们齐声应和,兴奋地跑开了。阿瑶走到萧彻身边,轻声说道:“萧将军,苏姐姐,波斯商队的哈桑首领来了,说带来了波斯的新茶,想请你们去尝尝。”
萧彻和苏雪对视一眼,起身跟着阿瑶往城里走去。路上的百姓看到他们,纷纷笑着打招呼,有的递来刚烤好的饼子,有的塞了把新鲜的青菜——如今的寒川关,早已不是当年战火纷飞的模样,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安稳日子,街头巷尾满是烟火气。
波斯商队的驻地前,哈桑正站在帐篷外等候。看到萧彻和苏雪,他连忙迎上来,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茶罐:“萧将军,苏经略,这是波斯最新的红茶,用羊奶煮着喝,特别香,你们一定要尝尝!”
走进帐篷,哈桑亲手煮起了红茶。铜壶里的羊奶沸腾着,加入红茶后,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他给萧彻和苏雪各倒了一杯,笑着说道:“这茶在波斯只有贵族才能喝到,我特意给你们留了一罐,希望你们喜欢。”
萧彻喝了一口,红茶的醇厚混合着羊奶的香甜,口感格外好。他点头说道:“好茶!比中原的绿茶多了几分醇厚,很适合冬天喝。”
苏雪也笑着说道:“多谢哈桑首领,我们会好好珍藏这茶。对了,织毯坊的妇女们学会了波斯的新织法,织出的地毯卖得很好,下次你们来,我们给你们留几块最好的。”
哈桑闻言,大喜过望:“太好了!我们波斯的商人都很喜欢中原的织法,若是能将两种织法结合起来,织出的地毯一定会更受欢迎!”
几人聊了许久,从波斯的风土人情,到寒川关的通商情况,再到明年的通商大会,气氛十分融洽。离开时,哈桑送给萧彻和苏雪一匹波斯的丝绸,颜色鲜艳,质地柔软,是难得的好料子。
回到经略府,苏雪拿着丝绸比划着,想要给萧彻做一件新的长衫。萧彻坐在一旁,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中满是温暖。他想起三十八年年前,他们刚在寒川关成亲时,苏雪也是这样,拿着一块普通的粗布,给他缝补衣服,如今日子好了,却依旧保持着这份质朴与温柔。
接下来的日子,寒川关依旧忙碌。学堂里的孩子们开始学习波斯文字,阿禾成了他们的老师,教得认真又耐心;织毯坊的妇女们忙着织新的地毯,准备在明年的通商大会上展示;阿瑶则带领士兵们操练,加强边境的巡逻,确保关内的安全。
初夏的一天,萧彻和苏雪带着阿瑶去了北境的草原。此时的草原一片碧绿,牧民们在草原上放牧,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打闹,远处的帐篷像一朵朵白色的蘑菇,散落在草原上。狼王和熊烈早已在帐篷外等候,看到他们,连忙迎上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