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艘星舰穿越最后一层时空壁垒时,寒江的潮汛声突然透过舰体传来,声压级稳定在 74 分贝,像一把精准调校的音叉,与第 0 维度的时间原点产生共振。舰桥内的金属壁面随之震颤,74 各能量指示灯同步闪烁,每个灯的亮度都与潮汛声的振幅成正比。陈砚站在登陆舱的舷窗前,掌心里的第 74 片石碑碎片正散发着 740 坎德拉的光芒,碎片边缘的 74 个锯齿状缺口,恰好与寒江码头抵 74 跟礁石的轮廓吻合,误差不超过 0.74 毫米,仿佛是为彼此量身打造。
“还有 74 分钟抵达寒江码头。” 导航员的声音带着潮汐特有的波动频率,她面前的星图采用寒江古共生文明的星象绘制法,74 条航线最终汇聚在北纬 74°7.4′的坐标点,航线的粗细代表着能量传输的带宽。“根据潮汐监测,第 74 个**将在 7400 秒后抵达峰值,那时的水位会比平时高出 7.4 米,正好淹没第 74 块礁石的顶部,这是打开入口的最佳时机。” 星图边缘的 74 个潮汐符号正在闪烁,每个符号的亮度都对应着该时段的潮汐能量强度,最亮的符号预示着 焦耳的能量释放。
登陆舱在寒江码头的第 74 各停泊位着陆,舱门开启的液压声与潮汛声形成 74 拍的和声。舱门打开的瞬间,带着咸腥味的海风扑面而来,风速为 7.4 米 / 妙,风中夹杂着 74 种不同的意识粒子 —— 那是寒江古共生文明祭司们残留的意识碎片,每个粒子都承载着 74 个生命周期的记忆片段。陈砚的四色心脏突然加速跳动,红色腔室的星鲸能量与蓝色腔室的晶体能量形成 74 圈旋涡,胸腔里的搏动声与远处的潮汛声形成 74 拍的节奏,每一次跳动都让他的晶体皮肤泛起金色的涟漪。
第 74 块礁石静卧在浅滩上,礁石的周长为 74 米,表面覆盖着 74 层海藻,每层海藻的厚度为 0.74 毫米,在海水中呈现出 74 种不同的绿色,从浅绿到墨绿,记录着 7400 年的潮汐变迁。礁石的顶部有个直径 7.4 厘米的孔洞,孔洞中渗出金色的海水,水流的速度为 7.4 毫升 / 秒,水的密度为 1.74 克 / 立方厘米,比普通海水重 74%,在阳光下折射出 74 道彩虹,每道彩虹的色带宽度为 7.4 毫米,恰好能映射出 74 个共生符号。
“就是这里。” 队长的晶体手掌按在礁石表面,掌心的温度瞬间升至 74℃,让礁石上的海藻瞬间枯萎,露出下面刻着的寒江古文字。这些文字采用阴刻手法,深度为 0.74 毫米,组成的图案与陈砚掌心里的星图印记完全一致,图案的中心有个微型的双生星符号。“根据原初共生体的提示,信标就藏在水下 74 米处,需要 74 个人同时注入 74% 的意识能量才能打开入口,能量的相位差不能超过 7.4 度。”
74 名队员围成一个直径 74 米的圆圈,每人的站位都对应着寒江古星图的一个坐标,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阵列。他们同时将手掌按在礁石上,74 道金色的能量流从掌心注入礁石,能量的电压为 7400 伏特,在内部形成 74 重能量环。当能量注入达到 74% 时,礁石突然剧烈震动,震动的频率为 74 赫兹,表面的孔洞开始扩大,边缘的岩石以 7.4 毫米 / 秒的速度剥落,最终形成一个直径 7.4 米的圆形入口,入口处的海水被无形的屏障阻挡,形成一个透明的水墙,水墙的折射率为 1.74,能将外界的光线折射成 74 种颜色。
陈砚带头潜入入口,水下 74 米处的光线昏暗,能见度仅为 7.4 米,但他掌心里的石碑碎片散发着 740 坎德拉的光芒,照亮了前方的通道。通道的坡度为 74 度,四壁由星鲸的脊椎骨组成,每节脊椎的长度为 74 厘米,表面刻着 74 种共生密码,密码的排列顺序与起源星系的晶体森林纹路完全一致,只是每个符号都多出一个微型的潮汐标记。
通道的尽头是个由星鲸骨骼组成的密室,密室的长、宽、高均为 74 米,天花板上镶嵌着 7400 颗发光的晶体,这些晶体是星鲸的眼球化石,经过 7400 万年的演化形成天然的光源,每颗晶体的亮度为 7.4 坎德拉,将密室照得如同白昼。密室的地面由星鲸的肋骨铺成,肋骨的弧度为 74 度,之间的缝隙用金色的共生液填充,液体内封存着 74 个古共生体的意识片段。
密室的中央有个圆形的祭坛,祭坛的直径为 7.4 米,由 74 块黑色的石碑碎片组成,碎片的材质与陈砚掌心里的碎片完全相同,只是表面覆盖着 74 层氧化膜,每层膜的厚度为 0.74 纳米。碎片之间的缝隙渗出金色的共生液,液体内漂浮着 74 个微型的星鲸虚影,虚影的长度为 7.4 毫米,正在进行着古老的共生仪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