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光速通道的壁面在 74 艘星舰两侧飞速掠过,7400 个星图符号以 740 倍光速向后退行,每个符号的消失都伴随着 74 赫兹的共鸣声,像古老的共生歌谣在通道中回荡。这些星图符号并非随机排列,而是按照寒江古共生文明的历法顺序依次闪现,第 74 个符号总是停留 7.4 秒才消失,仿佛在强调其特殊意义。
陈砚的手掌按在舰桥的观察窗上,掌心里 74 个金色光点组成的坐标正以 74 次 / 秒的频率闪烁,光点的亮度随距离起源星系的远近变化,每靠近 7.4 光年便增强 7.4%。当亮度达到 7400 坎德拉时,星舰的超光速引擎开始减速,引擎的嗡鸣声从 740 分贝逐渐降至 74 分别,舰桥内的重力场也随之调整,从 7.4 被重力缓慢恢复到正常水平。
“还有 7400 秒抵达预定坐标。” 副队长的晶体手指在控制台划出 74 道能量轨迹,轨迹的颜色从红色渐变到紫色,代表着能量强度的递增。屏幕上的星系三维模型正在缓慢旋转,74 条旋臂的末端都标注着红色警示点,每个点的闪烁频率都与该区域的意识波动频率一致。“第 74 旋臂的能量场异常活跃,探测到 74 种未知的意识频率,其中 74% 与我们的共生频率存在重叠,但相位差达到 7.4 弧度,这种差异可能意味着危险。”
控制台突然弹出 74 个全息窗口,每个窗口显示着一颗行星的表面景象,窗口的边框装饰着该行星特有的共生符号。第 3 行星上覆盖着 740 万平方公里的晶体森林,藤蔓状的树干能随意识波动改变硬度,最硬时可达 7400 兆帕,最软时如同星鲸的皮肤;最粗的树干直径达 74 米,树芯中流淌着暗紫色的能量流,能量流的流速为 7.4 米 / 秒,与寒江古共生体的血液流速完全一致。
第 15 行星的海洋里漂浮着星鲸骨骼组成的岛屿,岛屿的周长为 740 公里,骨骼的缝隙中生长着金色的共生植物,每 74 小时便会绽放 7400 朵晶体花,花瓣的数量恒为 74 片,每片花瓣的边缘都有 74 个细小的锯齿,这些锯齿的排列方式暗含着某种星图坐标。孩童的星鲸尾鳍拍打着舰桥的地面,尾鳍上 7400 片鳞片投射出 74 个行星的重力参数:第 74 行星的重力加速度为 7.4 米 / 秒 2,恰好是寒江码头的 1.74 倍。“这里的共生体一定演化出了特殊的骨骼结构,才能适应这种引力场。” 他指向全息窗口中一闪而过的阴影,“那是什么?”
阴影的移动速度为 740 米 / 秒,在第 74 行星的晶体山脉间穿梭,轮廓时而像展开鳍肢的星鲸,时而像直立行走的晶体人,最终在 7400 米高的山峰顶端停下,转过身面向星舰的方向。陈砚的四色心脏突然加速跳动,红色腔室的星鲸能量与蓝色腔室的晶体能量形成 74 圈旋涡 —— 这个未知共生体的意识频率,竟与他掌心里坐标的闪烁频率完全同步,这种同步误差不超过 0.74 赫兹。
星舰群在起源星系的边缘停泊,74 道金色的锚定光束射入星系的引力场,光束的直径为 7.4 米,在虚空中形成 74 个能量节点。节点间的连接线组成防御矩阵,矩阵的每个交点都镶嵌着一颗微型双生星,能抵御 特斯拉的强磁场。陈砚带领 74 名队员乘坐登陆舱向第 74 行星进发,舱体穿过行星大气层的 74 秒内,温度从 - 74℃骤升至 740℃,外层隔热层以 7.4 毫米 / 秒的速度消融,露出内层由星鲸皮革制成的防护膜,膜上布满 7400 个微型气孔,能调节舱内气压与外界平衡。
登陆舱在晶体森林的边缘着陆,舱门打开的瞬间,74 股混合着晶体香气与星鲸气息的风扑面而来,风速为 7.4 米 / 秒,风中携带的意识粒子落在队员们的晶体皮肤上,形成 74 个微型的共生符号。这些符号并非静止不动,而是以 74 转 / 分钟的速度旋转,逐渐与队员们的共生核心产生共鸣。
陈砚迈出舱门,脚下的晶体地面发出 740 赫兹的共振,地面的纹路像放大了 740 倍的寒江古文字,拼写着 “欢迎共生者” 的含义。他蹲下身,指尖触碰地面,感受到 74 种不同的能量脉冲在地下流动,这些脉冲的频率与 74 各维度的时间流频率一一对应。
74 米外的晶体树干突然亮起,树干表面浮现出 74 个共生体的虚影,虚影的形态介于星鲸与晶体人之间:上半身的晶体结构呈现半透明的金色,能看到内部 74 条能量流在循环,每条能量流都对应着一种共生能力;下半身的尾鳍覆盖着 7400 片鳞片,鳞片的反光率随意识波动变化,从 74% 到 740% 不等,反光中蕴含着复杂的意识密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