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八年秋,南方水灾的痕迹尚未完全褪去,京城南城的绸缎商张万成却急得满嘴燎泡。他的张记绸缎铺在水灾中幸免于难,还借瑞祥号的救灾物资赚了些口碑,本想趁秋凉旺季在西城开家分店,可算来算去,还差五百两银子 —— 去钱庄借钱,月息要五分(借五百两每月还二十五两利息),一年下来利息比本金还多;找高利贷借,更是利滚利,稍有不慎就会倾家荡产。
“江姑娘,您可得帮帮俺!” 张万成揣着账本,在瑞祥号总号的柜台前急得直转圈,“西城的铺面俺都看好了,再过十天就被别人订走了,可这银子…… 俺实在凑不齐啊!”
江兰正在核对兰馨镖局的运输账,见张万成急得额头冒汗,接过账本一看 —— 张记每月营业额稳定在八百两,净利润一百五十两,开分店的成本能在半年内收回,确实是稳赚的生意。“张掌柜,您不是第一个遇到这事的吧?” 她想起水灾过后,不少商户都想重建或扩店,却都卡在资金上。
张万成叹了口气:“可不是嘛!隔壁的李记粮铺想多进些冬粮,缺三百两;街尾的韩记药铺想添些藏药材,缺两百两,都跟俺一样,不敢借高利贷,钱庄利息又太高,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江兰心里一动 —— 她穿越前在财经课上学过 “普惠金融”,知道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古今通病。瑞祥号如今家底厚实(水灾救灾后仍有盈余白银三十万两),若是在瑞祥号内开设 “放贷” 业务,收取合理利息(比钱庄低、比高利贷低得多),既能帮商户解决资金问题,又能为瑞祥号增加稳定收益,还能推动商业复苏,助力新政税收增长,可谓一举三得。
当天下午,江兰就召集王瑞、周明(瑞祥号账房总管)、陈默(兰馨社联络员)开会。“我想在瑞祥号设‘借贷柜台’,给商户放贷,月息定在一分(借一百两每月还一两利息),比钱庄的五分低四倍,比高利贷更不用说;商户需用店铺、货物或房产做抵押,我们派人调查其经营状况,确保有还款能力;还款期限分三个月、半年、一年,商户可根据盈利情况选择,提前还款还能减免部分利息。”
王瑞先是眼前一亮,随即又有些顾虑:“兰丫头,月息一分会不会太低?咱们还要派人调查商户信用、管理抵押品,成本不低,万一有商户逾期不还,岂不是亏本?”
周明也补充道:“现在的钱庄放贷,都要找保人,咱们要不要也加个保人制度?万一商户还不上,保人能兜底。”
“月息一分不低了。” 江兰拿出账本,给众人算账,“瑞祥号有三十万两盈余,若放贷出去,每月能收三千两利息,一年就是三万六千两,比单纯做绸缎、茶叶贸易的利润还稳定;至于风险,咱们先从熟悉的商户做起,比如张万成、李记粮铺这些跟瑞祥号合作过的,他们的经营状况咱们清楚,违约风险低;保人制度可以加,但保人必须是有实力的商户或乡绅,且不能与借贷商户有亲属关系,避免联合骗贷。”
陈默也说:“兰馨社在京城有两百多个商户成员,他们的信用情况我都了解,可以帮着调查,确保放贷安全。”
方案定下来后,江兰立刻让周明制定《瑞祥号借贷规则》,详细写明 “借贷条件(商户需经营满一年、有稳定盈利)、抵押品评估标准(店铺按市值的六成估值、货物按市值的五成估值)、还款流程、逾期处理(逾期一个月内加收半分利息,超过一个月可处置抵押品)”;又让春桃设计借贷文书,上面要写清借贷金额、利息、还款期限、抵押品信息,需借贷人、保人、瑞祥号经办人三方签字画押,存档备查。
江老实听说要开借贷业务,主动来帮忙:“兰丫头,俺在村里管过账,能帮着核对抵押品,比如商户拿来的货物,俺能算出实际价值,不会被蒙骗。” 丫蛋也凑过来:“姐姐,我能帮着登记商户信息,把他们的店名、借贷金额、还款期限记在本子上,不会出错!”
九月初八,瑞祥号的 “借贷柜台” 正式开张。柜台设在总号进门右侧,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瑞祥借贷:月息一分,诚信为本,助力商户”。张万成第一个来申请,他用西城的铺面做抵押(铺面市值一千两,按六成估值,可贷六百两,他只借五百两),找了熟悉的粮商李记做保人,周明派人调查后,确认张记每月盈利稳定,当天就批了贷,把五百两银子交到张万成手里。
“江姑娘,您真是俺的再生父母!” 张万成拿着银子,激动得手都在抖,“俺这就去订铺面,等分店开起来,一定按时还款,还会介绍更多商户来!”
三个月后,张万成的西城分店如期开业,第一个月就盈利两百两,他不仅按时还了第一个月的利息,还提前还了两百两本金。“江姑娘,您这借贷业务真是帮了大忙!俺这分店现在每天的营业额比老店还高,再过三个月就能还清所有本金!” 他还带来了李记粮铺的李掌柜,李掌柜想借三百两进冬粮,江兰按规则审核后,也批了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