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烟如丝,在书房静谧的空气中缓缓升腾,何老将一支香烟凑近唇边,他深吸一口,目光落在端坐对面的陈青山身上,那份欣赏几乎要满溢出来。
“青山啊,”他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满意,“吕宋这一局,你们做得极好。今早外交部传来确切消息,杜尔特斯上任后选定首访国,便是我们。”
陈青山腰背挺直如松,闻言,心中那根紧绷的弦悄然松了一分。
首访,这在外交无言的博弈中,是一个再清晰不过的信号。自夏吕建交以来,这还是破天荒头一遭。
杜尔特斯此举,无疑是践行其承诺的最强注脚,也印证了他们在吕宋国所做的落在了实处。
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和责任感同时在他心底涌起,他迎着何老的目光,郑重地点了点头:“这是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何老没再言语,只是将身体微微后倾。他缓缓吐出一口悠长的烟雾,看着它在空中变幻、消散,仿佛在整理着更为沉重的话题。
书房内的空气似乎也随之凝重了几分。片刻后,他才沉声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开始讲述国家未来发展的宏大棋局与即将启动的关键战略调整。
这些信息,是决策层最核心的动向,是足以影响国运的密码,唯有立于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人物才有资格触碰其轮廓。
何老选择在此刻向陈青山和盘托出,绝非寻常交谈,而是对他未来使命的铺垫,唯有洞悉全局的脉络,他在执行那隐秘而艰巨的任务时,才能拨开迷雾,做出最精准的判断。
陈青山凝神静听,每一个字都如刻印般烙入脑海,他明白这些信息的重量,一种沉甸甸的、被赋予重任的使命感在胸中激荡。
待何老说完,书房内陷入短暂的沉静,只有香烟在无声燃烧。
陈青山端起面前的紫砂杯,他轻啜一口澄黄的茶汤,借着这片刻的缓冲,整理思绪。
随即也将自己在吕宋经历的一些关键细节,向何老做了更详尽的汇报。
汇报完毕,他放下茶杯,目光带着探询与好奇,望向何老:“何老,听孙淼淼提及,她来自‘青素馆’。华夏之地,是否真有如许多的江湖门派存在?”
何老指尖的香烟已积了一截灰白,他弹了弹烟灰缓缓道:“以你的境界,确实……有资格知晓我们华夏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底蕴了。”
那“底蕴”二字,他说得格外悠长,他顿了顿:“自古以来,在这片土地上,传承有序的力量根基,建国前国家宗派林立,盘根错节,在上个封建王朝倒台后,各方势力割据一方,占山为王,我国也进入了混战世代。”
陈青山对那段历史还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不知道当初的混战居然是各个门派为了占据地盘。
何老继续讲述“直到后来伟人的出现,才开始打破宗派分裂的局面,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对抗侵略者,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讲到这里,何老停了下来,思绪仿佛又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眼里闪过一个个浴血奋战的勇士,他们不顾生死,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
良久,何老再次点燃一支香烟,猛的吸了两口,强压内心的思绪,继续说道:“建国以后防止各宗派再次出现内斗,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最后通过整合划分为一党、两教、四派、五豪门。”
每一个名号落下,都像一颗石子投入陈青山的心湖,激起层层叠叠的涟漪,一个他从未真正理解、却又隐隐感知到的庞大世界,正随着何老的话语,向他展现。
何老指尖轻点桌面:“一党自不必说。两教,指的是源远流长的道与佛。道教分两家,龙虎山和天师府,天师府术法通玄,武当山太极为尊,在《易筋经》没有完整版之前,这两家功法乃是当今世界第一”他顿了顿,“佛教亦有少林寺和吐蕃藏宗,至于四派乃是蜀山剑派,问灵阁,御兽宗及青素馆,青素馆乃孙思邈与李时珍两位圣手之后辈合力而建,孙氏精研药性之秘,李氏深谙医理之妙。”
“而五豪门,”何老语气略微低沉,“罗、秦、肖、吴、杨,这几家都是在抗战烽火中淬炼出的擎天玉柱,掌控者国家大多数经济。”
“何老,”陈青山的困惑化作脱口而出的疑问,“如此多的门派,彼此之间关系复杂,国家靠什么维系其中的平衡?”他实在难以想象这般庞杂的体系如何治理。
何老听闻此言,脸上的沟壑舒展开来,发出一声从容的笑意:“何须管理二字?我们本就是血脉相连的一体。两教、四派中人,多在国家机构担纲重任;同样,政府内的才干也常深入门派历练。唇齿相依,荣损与共,这便是华夏千年不散的根基。”他的话语平实却字字千钧,让陈青山心中的疑云瞬间消散。
“原来如此…”陈青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另一个念头随即浮现,他不自觉压低了声音,“那么,上次闹事的那个叫罗少华的,可是五豪门里罗家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