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智部总序:冯梦龙的“兵家智慧核心论”!以“智”统御五常,凭顺势用势取胜
冯梦龙说:岳飞论兵法时强调,“仁、智、信、勇、严”这五项,做将领的缺一不可。但我觉得“智”是最关键的——所谓“智”,就是洞察本质的认知。真正有智慧的将领,能明白“仁、信、勇、严”该怎么用、用在何时。做将领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这种洞察力。
要是真懂“智”,就会知道:让士兵暴尸荒野的“假仁”,不如实实在在抚恤孤儿的“真仁”;楚国坑杀降卒的“狠辣”,不如晋国释放原邑百姓的“远见”;荀偃拖延战机的“犹豫”,不如穰苴斩杀宠臣立威的“果决”;季孙氏作战时顾及辎重的“顾虑”,不如孟明视烧掉渡船背水一战的“决绝”。就算想做到不仁、不信、不严、不勇,也自然做不到——因为智慧会引导你做出正确选择。
更何况,历史上有太多因“五常”用错地方而失败的例子: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因拘泥“仁”而惨败;鄢陵之战中,栾书因固执“信”而失利;阆中之战中,张飞因过度“严”而丧命;邲河之战中,先縠因盲目“勇”而兵败。反过来,杨素故意派千人试探敌军虚实,赵括(马服君之子)坚持待军令下达再行动才成功,李广废除刁斗警戒以安抚士兵,韩信忍受胯下之辱以成就大业——同样是“仁、信、勇、严”,有的导致失败,有的却促成成功,核心差别就在“有智”和“无智”。
愚者遇上智者,智者胜;智者遇上更有智慧的人,更智者胜。所以用兵打仗,有的不用开战就赢了,有的历经百战而不败;有的靠堂堂正正取胜,有的靠奇谋诡计取胜;有的靠创新思路取胜,有的靠借鉴古兵法取胜。时代不同、地形不同、敌人情况不同,我方的态势也会不同。有智慧的将领,会顺应这些变化来取胜。
过去谈论兵法的着作已经很完备了,成败案例都记载在书中,清晰可查。我从那些只成功没失败的案例里,挑选精华编成这一卷:先讲“不战而胜”,再讲“出奇制胜”,接着讲“诡道用兵”,最后讲“实战案例”。岳飞说:“兵法运用的精妙,全在心中的灵活变通。”而这些实战案例,就是智慧运用的具体痕迹。
儒生不愿谈论兵法,其实也不该和儒生谈论兵法——儒生谈兵排斥“诈”,但真正有智慧的将领谈兵,反而担心自己不够“诈”。只有懂得灵活用“诈”的人,才能打赢战争;而能打赢战争的人,才真正有资格谈“不战而胜”啊!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兵法五常误用 作战被动”困局,关键在“以智统御 顺势用势”
冯梦龙推崇“兵智”的核心逻辑,是“智慧是统帅‘仁、信、勇、严’的核心,而非孤立存在,顺应时势变通才是取胜根本”:
1.“智”是五常的“指挥棒”:“仁、信、勇、严”不是死规矩,而是需要智慧判断“何时用、怎么用”,用错场景反而会导致失败;
2.成败的关键在“智与不智”:同样的“五常”行为,因是否有智慧加持,结果天差地别——无智则拘泥形式,有智则灵活变通;
3.用兵的核心是“顺势而为”:时代、地形、敌情、我势都在变化,智慧的核心是洞察这些变化,针对性调整策略,而非死守固定模式。
二、核心启示:遇“规则僵化 场景多变”,别死守教条,用“以智统御 灵活变通”破局
这种“以核心智慧统御原则、顺时势变通”的思路,对现代职场竞争、商业博弈、团队管理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职场竞争遇“死守规则却被动,灵活变通又怕违规”:比如按流程推进项目总被抢先机,想创新又担心不符合制度,别纠结。像冯梦龙强调的“智”那样:“核心是明确目标(如拿下项目),用智慧判断规则的‘刚性’和‘弹性’(以智统御)。刚性规则必须遵守,弹性规则可灵活调整,比如先快速出试点成果再补流程,比死守流程错失机会更有效(顺势变通)”;
- 商业博弈遇“照搬成功模式却失效,创新又怕风险”:比如同行的成功方法自己用就失灵,想换思路又担心失败,别盲目跟风。可以说:“商业竞争的核心是‘适配’(以智统御),别人的模式适配他的资源和市场,未必适配你。要洞察自身优势、市场变化,比如对手靠低价取胜,你可靠差异化服务突围,顺势调整策略才会赢(顺势变通)”;
- 团队管理遇“死守‘五常’却低效,灵活管理又怕失序”:比如过度“严”导致员工抵触,过度“仁”导致员工散漫,别走极端。可以说:“管理的‘仁、信、勇、严’要靠智慧调配(以智统御):对核心任务要‘严’,对员工关怀要‘仁’,承诺的奖励要‘信’,决策时要‘勇’,根据团队状态和任务需求灵活调整,既保秩序又提效率(顺势变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