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宽严没搞对再强也会垮
有人说诸葛丞相特别“抠门”,不轻易赦免犯人。诸葛亮直接回怼:“治理太平盛世靠的是大的德行,不是小恩小惠,所以匡衡、吴汉都不主张随便赦免。先帝(刘备)也说过,我之前跟陈元方、郑康成请教,每次他们讲的都是治理乱世的门道,压根没提过‘赦免’这事儿。你看刘表父子,年年搞赦免,对治理荆州有半点用吗?”
后来费祎掌权,开始走“和稀泥”路线,对各种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蜀汉的国力也就跟着越来越拉胯了。
冯梦龙点评:子产曾经跟子太叔说:“只有真正有德行的人,才能用宽容让老百姓信服;没这本事的话,还不如来硬的。你看火多猛,老百姓看见就怕,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灾。水看着软,老百姓觉得好欺负就瞎折腾,反而好多人死在水里——所以‘宽容’这事儿,其实特别难搞。”
后来子太叔执政,不忍心用强硬手段,一门心思想搞宽容。结果郑国小偷强盗泛滥,子太叔后悔都来不及。孔子说:“政策太宽松,老百姓就会没规矩;没规矩了,就得用强硬手段纠正;手段太硬,老百姓会受伤害;受伤害了,再用宽容来弥补。宽松和强硬互相配合,政事才能搞得顺顺当当。”
商鞅搞“扔个灰都要受刑”,是硬过头了;梁武帝看见要判死刑的人就哭,然后把人放了,是宽得没边了。《论语》说“小过错可以赦免”,《春秋》反对“无底线纵容大恶”,把这俩结合起来,才是搞管理的正确打开方式。
【管理智慧】
一、当代案例:企业/社会里的“宽严翻车现场”
1.反面教材:“小恩小惠惯坏团队”的餐饮公司
某连锁奶茶店老板觉得“人性化管理”就是“不罚钱、多宽容”:员工迟到?“没事下次注意”;配料放错?“反正顾客没发现”;业绩不达标?“下个月再努力”。结果不到半年,员工摸鱼成风,奶茶要么太甜要么太淡,顾客投诉量翻了3倍,分店关了一半——这不就是费祎的“姑息病”?靠“小恩小惠”换好感,最后把制度搞崩了。
2.正面教材:华为的“铁规 真福利”,才是诸葛亮说的“大德”
华为从不用“随便免罚”搞人情,但会给员工真保障:①考勤严——迟到就扣绩效,但加班有双倍工资 打车报销;②犯错要担责——项目搞砸了,负责人要复盘,但不会一棍子打死,还会给“补过机会”;③福利实——配股、住房补贴、子女教育基金,都是写进制度的“硬福利”。结果呢?华为员工虽累,但很少抱怨——因为“规则透明,付出有回报”,这才是“靠制度管好人”。
二、子产和孔子的“宽猛公式”:光严会逼反,光宽会乱套,得“软硬兼施”
子产临死前跟儿子太叔说:“只有真正有德行的人,才能靠‘宽容’让百姓服;普通人没这本事,不如先搞‘严格’。你看火那么烈,人都怕它,反而很少有人被烧死;水那么软,人都敢随便玩,反而淹死的多。所以‘宽’看着好,其实最难搞!”
太叔没听,非要搞“极致宽容”,结果郑国小偷遍地,他才后悔。孔子后来补了句关键的:“政策太宽,人就会懈怠;懈怠了就得用‘严’来纠;但太严了会逼得人走投无路,这时候再用‘宽’来缓和。宽补严、严补宽,才能把事管好。”
当代案例:社会/职场里的“宽猛平衡术”
1.城管执法:从“一刀切”到“划线 便民”,才是“宽猛相济”
前几年某地城管搞“严到极端”——小贩摆摊就掀车、收东西,结果冲突不断;后来又搞“宽到没边”——随便摆,一条街堵得走不动,垃圾遍地。最后改了招:①“严”的部分——划好“便民摆摊区”,超时、超范围就罚;②“宽”的部分——提供免费垃圾桶、水电,还帮小贩申请“创业补贴”。结果呢?小贩不瞎摆了,街道也干净了,这就是“火烈防出事,水软加规矩”。
2.学校管理:对“小错宽容,对大错严管”,才是《论语》说的“赦小过,讥大眚”
某中学有个规矩:①“小错”比如忘带作业、上课小声说话,老师会让“补作业 罚站5分钟”,不记过、不叫家长——这是“赦小过”;②“大错”比如校园霸凌、作弊,直接记过、全校通报,还会联合家长做心理辅导——这是“讥大眚”(不纵容大错)。结果学校风气特别好:学生不怕“偶尔犯错”,但也不敢“踩红线”,刚好对应孔子说的“宽严相济”。
三、反例警示:过宽过猛都是坑,没一个有好下场
1.商君“过猛”:连“倒灰”都判刑,最后自己被“车裂”
商鞅变法时搞“极端严”——把灰倒在路边都要在脸上刺字(黥刑),表面上“路不拾遗”,但老百姓怨声载道。后来商鞅失势,想逃到客栈,老板说“商君的法,没证件不能住”,他最后被“车裂”——这就是“严到没人性,最后自己栽进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