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对外来者别盲目信任,尤其是带着前科的,得留好防备心
浙帅钱镠掌权时,宣州有五千多个叛军士兵来投降,钱镠收下了他们,还把这些人当成心腹对待。当时罗隐在钱镠手下当幕僚,多次劝他:“这些是敌国来的人,不能轻易相信。”可钱镠根本不听。
后来杭州刚修好城墙和城楼,防御设施做得特别好。钱镠带着手下官员去参观,罗隐指着那些防御敌人的城楼,故意装作不懂的样子问:“建这些东西是干嘛用的啊?”钱镠说:“你难道不知道是用来防备敌人的吗?”罗隐故意装傻:“要是防备敌人,为啥不把这些防御设施建在城里呢?”其实他这话是话里有话,暗指那些宣州来的降兵才是真正该防备的“敌人”。
后来果然出事了——指挥使徐绾等人带着宣州降兵叛乱,钱镠的地盘差点就被推翻了。
冯梦龙点评:罗隐的“拐弯提醒”藏着清醒,钱镠的“轻信心腹”埋了大坑
别人都觉得“收降兵能壮大实力”,罗隐却看透“降兵未必真心归顺,很可能是隐患”。他没直接顶撞钱镠,而是用“问防御设施该建在哪”的方式暗示风险,可惜钱镠没听出来,最后被降兵反咬一口,差点亡国。
近些年辽阳、登州的叛乱,也都是降兵搞出来的乱子。守卫一方土地的人,可千万要在“收降兵”这件事上多留个心眼!
罗隐的提醒,放到现在也适用:不管是交朋友、招员工,还是合作外来团队,要是对方有“不光彩的过去”(比如降兵有叛乱前科、合作方有违约记录),别因为“能带来好处”就放松警惕。
【管理智慧】
一、罗隐的“反向提醒术”:话里藏坑不直说,可惜老板缺“翻译”
罗隐不直接说“降卒会反”,反而问“何不向里设却敌”,不是绕弯子,是怕直接怼伤钱镠的面子——毕竟钱镠刚收了“好兵”,正得意呢,直接泼冷水容易被反感。这种“委婉点破隐患”的操作,就像职场里老员工看新领导招了个“竞品叛将”,不直说“这人会泄密”,而是说“核心数据先别让新同事碰,等他熟悉业务再说”;结果领导觉得“老员工小心眼”,没当回事,最后真被泄密了。
很多时候,“话里有话”不是耍心机,是藏着“怕你踩坑”的善意,可惜听不懂的人,只会把提醒当废话。
当代案例:职场“老员工反向提醒,新领导听不懂,最后数据泄露”
公司来了个新市场总监,刚从竞品公司跳过来,新总监一上任就想抓核心客户资源,让老员工小张把客户名单交给他。小张知道这总监在竞品时就有“带客户跳槽”的黑历史,不敢直接说,就委婉提醒:“客户最近在敏感期,咱们先做一轮需求调研,等摸清情况再把名单给您,免得打扰客户。”
新总监觉得“小张故意刁难”,直接找老板要了权限,自己导出客户名单,还让新同事跟客户对接。结果不到一个月,好几个核心客户突然跟竞品合作了——后来才知道,新总监把客户需求偷偷告诉了老东家,竞品针对性出了优惠政策,把客户抢走了。小张叹气:“我当时都暗示了,可惜他听不懂,这不就是钱镠没懂罗隐的提醒嘛!”
二、钱镠的“轻信滤镜坑”:把“外来香饽饽”当“自己人”,等于埋雷
钱镠为啥会栽?因为他被“白得五千兵”的好处冲昏了头,给降卒加了“自带滤镜”——觉得“人家主动来投奔,肯定忠心”,却忘了“敌国叛卒”的核心问题:忠诚度没验证,目的没摸清。这就像现在有些老板,看到“竞品的明星销售”来投奔,就觉得“能带来客户,捡到宝了”,没查他为啥离职、有没有带竞品的“坑”,直接让他管核心业务,最后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外来者”不一定是坏人,但“没经过考验的外来者”绝对不能当“心腹”——毕竟你不知道他心里装的是“帮你做事”,还是“帮自己捞好处”。
当代案例1:企业“收竞品销售当核心,被带客户反杀”
某快消公司A,一直想抢竞品B的南方市场,刚好B的南方区销售经理小王主动来投奔,小王说“能把B的30%客户带过来”。A的老板大喜过望,直接让小王当南方区总监,还把公司的渠道政策、优惠方案全交给小王。
结果小王拿着A的政策,转头就跟B的老板谈:“我能帮你留住客户,还能让A的政策失效,你给我加薪。”B老板同意后,小王故意把A的“高优惠政策”提前泄露给客户,让客户等着A降价;同时又跟B说“A的优惠有陷阱”,让B针对性出了“更稳定的政策”,最后小王不仅没带客户来A,还帮B稳住了客户,A的南方市场计划彻底黄了——钱镠要是知道,肯定会后悔:“我当初咋就没看透这‘降卒’的心思呢!”
当代案例2:创业公司“招竞品产品经理,被泄露核心规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