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王累&郑度:遇到关键决策,别被道德绑架或侥幸心理坑了
当初,刘璋派人去迎接刘备入蜀,主簿黄权气得直跺脚:“这简直是把火放在柴堆上,早晚得烧起来;等淹到水里再喊船,后悔都来不及!刘备这左将军向来勇猛有名,现在把他迎进来,你要是把他当手下管,他肯定不满意;要是把他当贵宾待,一国可容不下两个君主。要是客人像泰山一样安稳,主人就会像鸡蛋堆一样危险,不如先关上边境大门,等局势明朗再说!”
从事王累更极端,把自己倒挂在州府大门上劝谏:“两座高山不能重叠,两个大国不能并存,两个权贵不能并立,两种势力不能对等。”(边批:这话够精辟)“重叠、并存、并立、对等,最后肯定得争个你死我活!”
可刘璋全不听。从事郑度擅长出奇计,他不慌不忙劝刘璋:“刘备带着孤军来偷袭咱们,士兵不到一万,还没拉拢到咱们这边的人,只能靠野外的粮食当补给,军队也没多余的物资。对付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巴西、梓潼的百姓全迁走,从涪水以西的粮仓和野外粮食,全都烧光,然后筑高墙、挖深沟,安安静静待着。他来了要打仗,咱们就不搭理。他没东西吃,撑不过一百天,肯定得自己撤走。等他撤的时候咱们再追着打,准能活捉他!”
刘备听说这计谋,吓得不行,对法正说:“郑度这招要是真用上,我这事就彻底黄了!”法正却淡定:“刘璋肯定不会用,你别担心。”最后果然像法正说的那样。
刘璋还对手下人说:“我只听说过赶走敌人来安抚百姓,没听说过赶走百姓来躲避敌人的。”(边批:典型的书呆子话)接着就罢免了郑度,不用他的计谋。
后来刘备进了成都,特意召见郑度:“当初要是用了你的计,我的头早就挂在蜀地城门上了!”还把郑度当成贵宾,说:“你就是我的‘广武君’(像韩信谋士李左车一样的人才)啊!”
三个谋士把风险算透,刘璋却输在“拎不清”
黄权看透“引狼入室必生祸”,王累点破“两强并存必相争”,郑度拿出“断粮困敌的实操招”——三人从风险预判到具体对策,全说到了点子上。可刘璋既看不清刘备的野心,又犯了“妇人之仁”(觉得驱民避敌不道德),愣是把能救命的计谋扔了,最后丢了自己的地盘。
而刘备召见郑度时的态度,也显出他的高明:知道对手的谋士是人才,不仅不记恨,还当成贵宾,既显了胸怀,又能安抚蜀地人心,这对比刘璋的“糊涂”,简直是云泥之别。
刘璋的悲剧,在于他把“表面道德”(不驱民)看得比“实际安危”(保蜀地)重,还不听谋士的“逆耳忠言”。
【管理智慧】
一、黄权的“引狼入室预警”:老板想“抱大腿”,却没算“大腿会抢家”
黄权最看透的是“刘备的本质”——不是来帮忙的,是来“借壳上市”的。刘璋觉得“迎刘备能帮自己打张鲁”,跟现在有些老板觉得“引进外部大佬能帮公司搞业绩”一样,没算到“大佬来了会夺权”。这种“只看表面好处,不看深层风险”的操作,跟“把小偷请进家帮看大门”没区别。
当代案例1:创业公司“引大佬当合伙人,最后被架空”
老张开了家电商公司,做了两年没起色,听说某大厂前高管李哥“有资源、懂运营”,就哭着喊着请李哥当合伙人,还给了40%的股份,让李哥管日常运营。
老张一开始觉得“抱到大腿了”,结果李哥来了后,先把自己的人安插进采购、销售部门,再慢慢把老张的老部下排挤走,最后连公司的财务权都抓了过来。老张想反对,发现董事会里李哥的人占了多数,自己成了“甩手掌柜”——这跟刘璋迎刘备一样:只想要对方的“能力”,没防对方的“野心”,最后把自己的公司都给别人做了嫁衣。
当代案例2:职场“部门引外部专家,原主管被夺权”
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部,因为做不出爆款,总监老王请了外部专家张姐来当“产品顾问”,还让张姐直接对接团队。张姐来了后,天天跟老板汇报“老王的思路太保守”,还拉着团队成员搞“新方案”,慢慢的,团队都听张姐的,老王反而插不上手。
最后老板觉得“老王不如张姐懂行”,直接让张姐当产品总监,老王被调去管后勤——这就是黄权说的“客有泰山之安,主有累卵之危”:把外部人抬得太高,自己的位置早晚保不住。
二、郑度的“断粮狠招”:对付“光脚的”,就得用“掀桌子”的招,可惜老板太圣母
郑度的计策看着“狠”,其实是最对症的——刘备是“孤军深入、没后勤”,就像现在的竞品“没本地资源、靠烧钱抢市场”,这时候要是“断他的粮(客户、供应链)”,他自然撑不住。可刘璋的“圣母心”,就像有些老板觉得“不能得罪客户”,明明能断竞品的货源,却怕“影响口碑”,最后被竞品抢了市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