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李绛:办大事别只看“硬实力”,摸透“关键人”的心思更重要
李泌:单骑闯陕州,不费一兵搞定叛将
唐德宗时,陕虢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毒杀了节度使张劝,自己接管了军务,还索要朝廷任命的“旌节”(象征权力的凭证),暗地里又召李怀光的部将达奚小俊来当外援。
德宗想派李泌去当陕虢都防御水陆运使,还打算派神策军护送他。李泌却拒绝:“陕州百姓不敢违抗朝廷,就只有达奚抱晖一个人作乱。要是带大军过去,他肯定会关紧城门死守。陕州三面都是悬崖,真要打起来,不知道要耗到什么时候。我请求一个人骑马过去。”(边批:敢说大话)
德宗担心:“我正要用你,还是派别人去吧。”李泌说:“别人肯定进不去(边批:有底气的大话)!现在事情刚发生,众人心思还没定,我才能出其不意,打乱他的阴谋。换成别人,一犹豫拖延,他把计划安排妥了,就再也进不去了。”德宗只好答应。
李泌先找了在长安的陕州官员和将领,跟他们说:“皇上知道陕虢闹饥荒,所以没给我节度使的职位,只让我当运使,就是想让我督促江淮的粮食来赈灾。陕州的行营在夏县,要是达奚抱晖能用,就让他当将领,立了功再赏他旌节。”
探子把这话传给达奚抱晖,他果然稍微放下心来。李泌把情况报告给德宗,说:“士兵们想着粮食,达奚抱晖想着旌节,肯定不会害我。”
李泌出了潼关,在曲沃过夜,陕州的将领都来迎接。离城十五里时,达奚抱晖也出来拜见。李泌故意夸他“临时掌管事务、保住城池”的功劳,说:“军中的闲话,不用放在心上。你们的职位,都跟以前一样安稳。”
进城办公后,有下属想屏退众人跟他说悄悄话,李泌直接拒绝:“换主帅的时候,军中有点闲话很正常,我来了自然会摆平,不用跟我说这些。”之后只专心查账本、处理粮食储备的事。
第二天,达奚抱晖到李泌住处拜访。李泌说:“不是我不忍心杀你,是怕以后那些有叛乱风险的地方,朝廷派去的将帅都进不去,所以才留你一条命。你帮我带些祭品去祭拜前节度使张劝,千万别进潼关,自己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以后悄悄来接家人,保证没事。”(边批:人情和法理都顾到,把大事化小了)
其实德宗之前把陕州参与叛乱的75个将领名单交给李泌,让他处死。李泌送走达奚抱晖后,中午宣慰使就到了,李泌上奏“已经打发走达奚抱晖,其他人没必要追究”。德宗又派宦官来,坚持要杀那些人。李泌没办法,只能把兵马使林滔等5人抓起来送回京城,还恳请德宗赦免他们。最后这5人被流放,达奚抱晖则趁机逃走了。
李绛:预判魏博归唐,不打仗收服六州
唐宪宗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儿子田怀谏年纪小,李吉甫建议派兵讨伐魏博。李绛却认为“不用出兵,魏博会自己归顺朝廷”。李吉甫极力说“必须用兵”,李绛反驳道:
“我观察两河那些飞扬跋扈的藩镇,都把兵力分给各个将领,不让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里——怕有人权力太大,趁机造反。将领们实力相当,互相牵制;想联合起来作乱,又因为心思不一样,计划容易泄露;想单独叛乱,又兵少力弱,肯定成不了事。藩镇就靠这招维持统治。
但我琢磨着,要是有个严明的主帅,能管住将领们的生死,还能镇住场面,藩镇勉强能稳住。现在田怀谏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没法自己做决定,军府大权肯定会落到别人手里。将领们得到的待遇不一样,肯定会有怨气。以前‘分兵防叛乱’的办法,现在反而会变成祸乱的导火索。到时候田家人要么被杀,要么被抓,根本不用朝廷出兵!
陛下只要按兵不动、保存实力,严令各道整备兵马等着就行。让魏博那边知道朝廷的态度,不出几个月,肯定有将领主动来归顺。到时候朝廷只要反应快,抓住机会,舍得用爵位俸禄赏赐他,就能让两河藩镇都害怕——怕自己的下属也学着归顺朝廷拿赏赐,反而会变得恭顺。这就是‘不打仗就让敌人屈服’啊!”
后来果然如李绛所说:田怀谏年幼,军政大事都由家仆蒋士则决定。蒋士则凭个人喜好调换将领,将士们都很愤怒。一天早上田兴进府,几千士兵大喊着围住他下拜,要他当“留后”(临时主帅)。田兴吓得趴在地上,过了好久才明白躲不过,对众人说:“你们肯听我的话吗?别伤害田怀谏,遵守朝廷法令,上报户籍,请求朝廷派官吏,这样我才答应。”众人都答应了。田兴杀了蒋士则等十多人,把田怀谏迁到外地。
这年冬天十月,魏博监军把情况报告给朝廷。宪宗立刻召来宰相,对李绛说:“你预判魏博的事,简直像符契一样准!”
李吉甫建议派宦官去安抚,看看情况变化。李绛反对:“不行!现在田兴带着土地和兵马,等着朝廷任命。要是不趁这个机会真心安抚,用大恩大德拉拢他,反而等宦官到了,让将士们上表请求任命田兴,再给他节度使职位——这样恩宠就成了下属给的,不是朝廷给的,显得将士们更重要,朝廷没面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