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伦&魏相:对付“权势隐患”,要早发现、早出手,别等“养大了”再收拾
马家(东汉外戚)获罪后,窦氏家族越来越显贵,皇后的哥哥窦宪、弟弟窦笃还喜欢结交宾客。第五伦上奏说:“窦宪是皇后的亲戚,还掌管宫廷禁军,能随意出入皇宫,这种身份最容易滋生骄纵。有人说外戚犯错该罢免,却又用另一个外戚来顶替,这就像解酒还得靠喝酒一样,根本没解决问题。希望陛下在隐患没萌芽时就防备,让窦宪能长久保住福禄。”后来窦宪果然因为骄横放纵栽了跟头。
魏相:拆“副封”破霍氏专权,还敢揪权臣隐患
魏相通过平恩侯许伯上奏密信,说:“《春秋》批评世袭卿大夫,反感宋国三代人当大夫、鲁国季孙氏专权,这些都是让国家陷入危乱的根源。后来朝代里,权力脱离皇室,朝政被宰相掌控。现在霍光死了,他儿子接着当大将军,侄子掌管中枢要职,兄弟、女婿们占据要位、掌控兵权,霍光的妻子显和女儿们都能自由出入长信宫,有时半夜还能拿着诏书开门进出,骄奢放纵到极点,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失控。陛下应该想办法削弱他们的权力,粉碎他们的阴谋,巩固国家根基,也保全功臣后代的名声。”
另外,当时有个规矩:大臣上书要写两封,其中一封标注“副封”,负责尚书台的人会先打开副封,要是内容不合心意,就把正封扣下不上报。魏相又通过许伯建议废除副封制度,防止朝廷被蒙蔽。汉宣帝觉得他说得对,让魏相担任给事中,还采纳了他的所有建议。霍光家族谋害许皇后的阴谋,也终于能上报给皇帝。后来宣帝罢免了霍家三个侯爵,让他们回家,霍家亲属也全被调出京城去当地方官。
冯梦龙点评:比“出事再补救”更牛的,是“提前掐灭隐患”!
-汉和帝永元初年,何敞也上奏说过窦宪的问题,但那是在窦宪抢占沁水公主田园、杀死都乡侯刘畅之后,他的跋扈已经很明显了,远不如第五伦的奏折有先见之明。
-茂陵人徐福“把烟囱改直、移走柴火防火灾”的预防思路,魏相早就用上了——霍氏专权的苗头刚冒,他就主动提建议,比等霍家作乱再收拾要高明得多。
-还有《隽不疑传》记载:大将军霍光想把女儿嫁给隽不疑,隽不疑坚决拒绝,后来还托病辞职;《刘德传》也说:霍光想把亲属的女儿嫁给刘德,刘德不敢接受,怕地位太盛惹祸,后来被免官为民,隐居田间。霍光想把女儿嫁给这两位,他们都不肯接受。在霍家权势最盛的时候,能主动远离权势、甘心隐退,没有高远见识根本做不到!看看后来霍光女婿范明友的灾祸,就更明白这两位的眼光有多厉害。
第五伦和魏相的智慧,在于不被“外戚/权臣的表面风光”迷惑,从“结交宾客、掌控兵权”这些细节里,看出“专权乱政”的风险,还敢在隐患刚冒头时就提建议。而隽不疑、刘德更厉害,知道“靠近滔天权势=靠近灾祸”,主动躲着走,从源头避开风险。
生活里遇到“权势过盛、可能越界”的人和事,别想着“跟他搞好关系”;职场上碰到“有人垄断权力、排除异己”,也别抱着“不关我事”的心态。要么提前提醒、阻止隐患扩大,要么主动远离、避免被牵连,这才是自保和避祸的关键。
【管理智慧】
一、第五伦:不迷信“贵戚救贵戚”,提前戳破“窦宪式膨胀”
当代案例:职场“老板小舅子掌权”,有人提前提醒防膨胀,老板不听,最后小舅子搞垮部门
公司老板把小舅子小李安排去管采购部,小李刚上任就开始拉关系:天天请供应商吃饭,还把自家亲戚塞进部门当助理。老员工老张看不对劲,跟老板说:“小李现在有点飘,采购流程开始不规范了,再不管,以后可能会吃回扣、搞小动作。” 老板却护短:“他是我小舅子,肯定不会坑我,你别多心。”
结果不到半年,小李就跟供应商串通,把原材料价格抬高,自己赚差价,导致公司产品成本涨了20%,客户全跑了,采购部最后裁了一半人。老板这才后悔:“当初要是听老张的,早点管管小李,也不会搞成这样。”——这跟第五伦劝皇帝管窦宪一模一样:“贵戚掌权”的坑,早防早好,等他膨胀到管不住,只能跟着一起翻车。
二、魏相:拆“霍光家族专权局”,还堵“信息屏蔽漏洞”,堪称“曲突徙薪”天花板
当代案例:企业“创始人家族把持关键岗”,有人提“分权 信息透明”,避免内斗崩盘
某连锁餐饮创始人老林去世后,儿子小林当CEO,弟弟管财务,妹妹管采购,女婿管门店——整个公司全是林家的人,外人根本插不上手。公司副总老王看不对劲,跟小林建议:“咱们得找外部人才管财务和采购,别全是家里人,不然容易有私心;另外,现在门店报表都要先经过你妹夫(管门店的),他要是瞒报业绩,你也不知道,得让报表直接给你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