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朋友“地位变了”,相处要“主动避嫌”
待制唐肃和丁谓(后来封晋国公)是好朋友,两家住宅正好相对。后来丁谓快要被任命为宰相(弼谐常指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此处代指拜相),唐肃就把家搬到了州城北边。
有人问他为什么搬家,唐肃说:“大家都说明天丁谓就要入朝当宰相了。我要是还跟他频繁往来,难免会被人说我依附权贵;可要是故意十天半个月不见面,又容易让他猜疑我疏远他。所以干脆搬家避开,省得惹麻烦。”
冯梦龙点评:明是非、懂进退,才能既立身又保友情
对是非对错,不能不清楚,也不能太较真。唐肃的做法,既守住了自己不依附权贵的立身原则,又没因为朋友升官而破坏彼此的交情,把“立身”和“全交”两件事都妥善处理了,特别高明!
唐肃的智慧,在于提前看透“朋友地位悬殊后”的相处隐患——不靠近怕被猜疑,太靠近怕被说依附,干脆用“搬家”这种物理距离,避开了所有可能的闲话和误会。很多时候,朋友间地位、身份变化后,懂得主动调整相处方式、保持恰当距离,比硬要维持原来的亲密,更能保住友情和自己的立场。
【管理智慧】
一、唐肃的“避嫌逻辑”:不是疏远,是“给友情和自己留‘安全区’”
唐肃主动搬家,绝不是“怕沾不上光”,更不是“不想跟朋友来往”,而是算透了“人地位变了,关系就得‘调频道’”——朋友从“平级好友”变成“高位官员”,再按以前的方式相处,要么自己被贴“依附”标签,要么友情被“身份差”搅变味。他的逻辑放现代,就是“朋友地位、身份变了,别硬凑也别硬躲,保持‘不越界、不生疑’的距离,才能既保住自己的立身清白,又留住友情”。
1.怕“依附标签”毁自己:别让别人的眼光,弄脏自己的名声
唐肃怕的不是丁谓,是“别人说他靠丁谓上位”。就像现在职场里,你和同事小李是好哥们,后来小李升了部门经理,你要是还天天往他办公室跑,跟他一起吃饭、聊私事,其他同事肯定会背后议论:“他就是靠小李才混得好”“难怪最近他项目这么多,都是小李给的”——哪怕你没靠关系,这“依附”的标签也会贴在你身上,以后你靠自己干出成绩,别人也会觉得“是靠关系”,反而毁了自己的努力。
2.怕“身份差”伤友情:别让“官大一级”,变成“话不投机”
唐肃也怕“自己刻意疏远,让丁谓多想”。比如朋友以前跟你一起吃路边摊,后来他创业成了老板,你要是觉得“他现在有钱了,跟我不是一路人”,故意不联系,他会觉得“你嫌我了”;可要是还像以前一样,拉他去吃路边摊、吐槽工作,他又会觉得“你没顾及他现在的身份,不尊重他”——唐肃搬家,就是找了个“不远不近”的平衡点:平时不天天凑,有事还能联系,既不显得“攀附”,也不显得“生分”。
二、当代“唐肃式避嫌”案例:朋友地位变了,别踩“依附”或“疏远”的坑
职场和生活里,很多人遇到“朋友地位升级”(升职、暴富、出名),要么硬凑被说“抱大腿”,要么硬躲丢了友情,而像唐肃一样“会避嫌”的人,反而能两边都保住。
案例1:同事升经理,他主动调项目组——不沾光,也不生分
老张和老李是同部门的好朋友,一起进公司,平时一起加班、吃午饭,关系特别铁。后来公司宣布老李要升部门经理,负责整个部门的项目分配,老张没等老李上任,就主动找领导申请,调到了跨部门的另一个项目组。
同事问他:“你跟李经理这么好,留在这以后肯定能多拿好项目,为啥要调走?” 老张说:“正因为关系好,才得调走——我留在这,以后老李给我项目,别人会说他偏心;不给我,又有人说他‘当了官就不认朋友’,两边都难。我调走,既不影响他做事,平时周末还能一起吃饭聊天,友情也不受影响,多好。”
后来老李当经理,果然没因为“朋友调走”生疑,反而觉得老张“懂事儿”;老张在新项目组靠自己的能力拿了优秀员工,也没人说他“靠关系”——这就是唐肃的智慧:朋友地位变了,主动拉开“工作距离”,保住他的职场公正,也保住自己的清白。
案例2:朋友暴富,他只节日问候——不蹭资源,也不丢友情
小王和阿凯是发小,阿凯后来搞电商赚了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身边围着一群“想蹭资源”的人,天天找阿凯吃饭、要合作。小王却没像以前一样天天找阿凯玩,只在过年、生日时发个消息,偶尔约着喝杯茶,从不提“帮我介绍生意”“借点钱”的事。
阿凯后来跟别人说:“这么多人里,只有小王没把我当‘提款机’,还跟以前一样跟我聊小时候的事,没让我觉得‘有钱了就生分’。” 有次小王想创业,阿凯主动说“我给你介绍几个靠谱的供应商,不收你中介费”,小王也只按市场价合作,没占便宜——这和唐肃“搬家避嫌”的逻辑一样:朋友有钱了,别凑上去蹭资源,保持“不图利益”的距离,友情反而更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