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电话亭的玻璃隔绝了深圳街头的喧嚣,却隔不断梅小丽内心冰封般的死寂。
何启明那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救一救你自己?”像一枚冰冷的楔子,钉入了她的颅骨,反复回响,带来一种近乎麻木的锐痛。救自己?怎么救?三十万的债务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将她牢牢压在底下,连呼吸都带着沉重的铁锈味。
高利贷追债者狰狞的面孔和砸得粉碎的店铺,在她眼前交替闪现,他们都会真的下死手的。
林志强提议的走私捷径,散发着诱人却致命的光晕。而陈志远……那个将她拖入这深渊的罪魁祸首,此刻又躲在哪片阴影里瑟瑟发抖?
她几乎是靠着本能,拖着灌了铅的双腿,再次回到了那片狼藉的店铺。王大山和工人们已经大致清理了废墟,但破损的卷帘门、空荡的货架、以及空气中尚未散尽的暴力气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她面临的绝境。
工人们看着她苍白的脸色和空洞的眼神,都不敢多问,只是默默地做着事,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小丽把自己关进店里隔出的那间仅容转身的小办公室,瘫坐在椅子上,目光扫过桌上那本被踩了一个脏污脚印的《市场经济学》。
她曾经如饥似渴地阅读它,试图从中找到一条通往“干干净净”财富的道路。此刻,这本书却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市场的法则?在**裸的暴力和灰色的潜规则面前,书本上的理论脆弱得像一张纸。
在她被绝望吞噬,几乎要考虑林志强那饮鸩止渴的提议时,她的目光无意间落在了墙角那堆被砸坏、原本准备返厂维修的废旧收音机和电视机上。
这些都是附近居民送来维修的,因为店铺被砸,也一并遭了殃。杂乱的电线、破损的电路板、扭曲的外壳……一片破败景象。
然而,就在这时,一道极其微弱、几乎被忽略的电火花,在她脑海深处“啪”地闪了一下。
不是真实的火花,是思维的火花。
她猛地坐直了身体。
前几天,她为了筹措给二姐的钱,仔细研究过林志强带来的那些内部消息和股市行情分析。其中夹杂着一些零碎的信息,关于即将出台的某项家电下乡的试点政策传闻,关于城市居民消费升级的讨论,关于几个大型电子厂即将扩大产能的消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当时都被股市的狂热所淹没,她并未深思。
但此刻,看着这些被砸坏的、却代表了普通家庭对家电最基础需求的废旧电器,那些信息碎片突然像被磁铁吸引一样,在她脑海中飞速碰撞、组合!
政策扶持……消费需求……产能扩大……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对电子元件的需求会暴涨!
尤其是电视、收音机这些基础家电的核心元器件!而因为股市狂热,大量游资和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虚拟的证券交易上,很多人可能还没来得及反应实体经济层面即将到来的这波需求!
这是一个时间差!
一个可能稍纵即逝的窗口!
她的心脏再次剧烈地跳动起来,但这一次,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极度紧张、高度兴奋的计算!一种在绝境中看到一丝裂缝、并试图撬开它的赌徒般的亢奋!
她猛地拉开抽屉,翻出那份被她揉皱了的股市信息简报,手指颤抖着,急切地重新阅读那些关于家电和电子产业的边角消息。越看,她的眼睛越亮,呼吸越急促。
没错!
逻辑是通的!
这不是凭空臆想!
但是,启动资金呢?她所有的活动资金,几乎都投在了股市里(现在被套牢),或者变成了被砸烂的库存,剩下的五万,已经汇给了二姐。
她身无分文,还背负着三十万的巨债。
去找林志强?
不,他只会把她推向更危险的走私路径。
去找何启明?
他冰冷的嘲讽犹在耳边。
只剩下……最后一个可能。
她深吸一口气,再次拿起电话,这一次,不是打给何启明,而是拨通了远在老家的大姐梅小红的办公室号码。
时间紧迫,她必须快!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那边传来小红略显疲惫但依旧利落的声音:“喂,哪位?”
“大姐,是我,小丽。”小丽的声音因为激动和紧张而有些发颤。
“小丽?钱我收到了,太谢谢你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小红的声音里带着感激和一丝放松。
“大姐,钱你先用着。”小丽打断她,语速极快,“但我现在需要你帮我一个忙,立刻,马上!”
小红那边顿了一下,显然听出了妹妹语气里的异常:“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你声音不对。”
“没时间细说了!二姐,你信我一次!”小丽的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你立刻,用那五万块钱,不,想办法再多凑一些,去找供应商,尽可能多地吃进彩电!尤其是库存的、或者即将到港的进口显像管!有多少吃多少!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