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要回来了。
詹晓阳和刘小惠早早地等在了桥头,带着期盼和些许急切。今天是两位姐姐从老家返回潮城的日子。
远远地,一辆熟悉的小货车驶来,缓缓停靠在路边。驾驶室门打开,堂舅跳下车,笑着跟詹晓阳和刘小惠打招呼。紧接着,后排车门也打开了,大姐和霞姐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有些疲惫但更多是兴奋地走了下来。
“大姐!霞姐!”刘小惠激动地迎上去,接过姐姐手中的行李。
“小弟,小惠,等久了吧?”大姐脸上带着长途跋涉后的倦意,但眼神明亮,看到弟弟妹妹,笑容格外温暖。
“没多久,刚到一会儿。”詹晓阳笑着回应,也上前帮忙拿东西。他看到姐姐们脚上还穿着老家带来的、略显土气的布鞋,心里暗暗记下,回头得让她们换上店里新款的波鞋。
大家把行李搬上早已叫好的三轮车,一行人直接前往大姐在城西租住的住处。
一路上,姐妹三人有说不完的话,主要是刘小惠和霞姐叽叽喳喳地问着老家的情况,小宝怎么样了,爸妈身体好不好,家里新楼房盖到哪一步了等等。
大姐耐心地回答着,车厢里充满了久别重逢的欢声笑语。
到了大姐租住的巷子口,大家下车,把行李搬进那间虽然简陋但被姐妹俩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小屋。屋里因为几天没人住,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先简单收拾一下,通通风。”大姐说着,就挽起袖子准备打扫。
詹晓阳连忙拦住:“大姐,霞姐,你们坐了一早上车,先歇会儿。收拾的事不着急。你们聊着,我出去买点早餐回来,咱们边吃边聊。”
说完,他不容分说地转身出了门,快步走到巷口的早餐摊,买了四份热乎乎的肠粉和几杯现磨的豆浆。
回到小屋,姐妹三人已经简单擦了桌椅,正坐着喝水。詹晓阳把早餐摆上小桌,招呼大家:“来,趁热吃,边吃边说。”
四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简单的早餐,气氛温馨。詹晓阳看大家吃得差不多了,便放下筷子,神情认真地看着大姐和霞姐,开始谈正事:
“大姐,霞姐,你们回来得正好。南郊路的鞋店,明天开始帮忙到店里布置,周六正式开业。”
听到这话,大姐和霞姐都放下筷子,专注地听着,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一丝紧张。
詹晓阳继续清晰地说道:“关于你们在鞋店工作的安排,我和姑父姑姑已经商量好了。大姐,你来做店长,负责店里的全面管理,包括每天的开门关门、货品清点、销售记录、店员排班等等,责任最重。所以,你的基本工资定在每月500块钱。”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詹晓阳抬手示意她听完。
“除了基本工资,店铺每个月赚到的纯利润,大姐你可以分到10%。”詹晓阳接着说,然后转向霞姐,“霞姐,你作为店员,主要负责接待顾客、销售导购、货品整理,基本工资是每月400块,同时参与利润分成,占5%。”
这个安排让霞姐也睁大了眼睛,又惊又喜。
詹晓阳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诚恳:“我知道,这个收入,可能比不上前阵子咱们搞鸡蛋促销时,赶上高峰期一天就能挣几百块那么‘快’。但是,大姐,霞姐,你们要想,卖鸡蛋是风吹日晒的辛苦活,而且不稳定,碰到下雨天或者市场检查,就没法出摊。开店虽然起步可能慢一点,但它是正经的、长久的生意,是在室内,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而且随着生意做稳做大,后面的收入会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好。”
他看向大姐,目光深远:“更重要的是,大姐,你想过一两年后吗?等小宝再大一点,到了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年纪,你肯定得回老家去照顾他、陪他读书。到那个时候,如果你在潮城这边已经把开鞋店的门道都摸熟了,有了经验,我们完全可以把‘双兴’运动鞋店,开到咱们饶北老家县城去!那样,你既能照顾家庭和孩子,又能有自己的事业,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番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大姐的未来。她之前只顾着眼前的辛苦挣钱,从未想过那么长远。
此刻听到詹晓阳的规划,她仿佛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充满希望的前景。她的眼眶微微湿润了,用力地点点头,声音有些哽咽:“小弟……你……你想得太周到了!姐……姐都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霞姐也激动地拉着姐姐的手,对詹晓阳说:“晓阳,谢谢你!我们都听你的安排!”
詹晓阳笑了笑,语气轻松了些:“所以,眼下这几个月,可能会辛苦点,收入也可能会有波动,但咱们眼光要放长远。另外,为了保障你们的基本生活,除了店里的工资和分成,我每个月会再单独补贴你们姐妹俩500块钱,算是我的心意,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
“这……这怎么行!其实按你说的收入也不少了,不能再让你破费了!”大姐连忙摆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