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上午第二课时是班主任蔡老师的英语课。蔡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晰,但今天的詹晓阳却有些难以集中精神。
店铺开业在即,千头万绪的事情在他脑海里盘旋,下课后,却叫住了正打算离开的詹晓阳。
“詹晓阳,你留一下。”蔡老师收拾着讲义,语气平和。
詹晓阳心里咯噔一下,以为是因为课堂走神要挨批,赶紧停下脚步,恭敬地站到讲台边:“蔡老师。”
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很快,教室里只剩下他们师生二人。蔡老师放下讲义,转过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并没有批评的意思。
“晓阳,你昨天投到广播站的那篇《不幸的周姨》,我和学生科的几个老师都收听了广播,也仔细看了广播站留底的稿子。”蔡老师开门见山地说。
詹晓阳松了口气,专注地听着。
“文章写得非常真挚,很有感染力。”蔡老师赞许地点点头,“特别是结尾部分,从周姨个人的不幸,引申到对健康的思考,再到对我们医学生的勉励和呼吁,立意很好,升华得自然,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学生科的几位老师听了广播,也看了稿件,都评价很高,认为是一篇难得的优秀校园稿件。”
听到蔡老师的肯定,詹晓阳心里暖洋洋的,谦虚地说:“谢谢蔡老师鼓励!我只是把听到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下来,周姨的经历本身就很打动我。”
“嗯,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蔡老师表示赞同,她话锋一转,布置了新的任务,“马上就是清明节了,学校组织去西湖烈士陵园扫墓。届时,希望你能再写一篇稿件,主题是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当代青年珍惜时光、奋发向上。你要提前做好准备。”
“好的,蔡老师,我一定认真准备。”詹晓阳立刻答应。
蔡老师又透露了一个消息:“另外,大概在下个月15号左右,校园广播站要进行新一轮的成员招募,因为现有的师兄师姐们很快要离校实习了。这次会招募新的编辑和播音员。你的文笔和思想深度都很不错,我建议你报名参加‘编辑’岗位的选拔。你可以提前做些准备,比如看看往期的广播稿,熟悉一下编辑工作的要求。”
詹晓阳心里明白,这是蔡老师对自己的格外关照和提携。校园广播站的编辑,虽然不是什么显赫的职位,但在学生工作中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也能接触到更多信息和资源。
他感激地看着蔡老师,用力地点点头,诚恳地说:“谢谢蔡老师的信任和提醒!我会好好准备,争取能通过考核,不辜负您的期望!”
“好,有信心就好。去吧,忙你的去吧,不过课堂还是要专心些。”蔡老师最后温和地提醒了一句,便拿着讲义离开了教室。
詹晓阳站在原地,心中感慨。老师的认可和期许,是对他努力的一种莫大鼓舞,也让他意识到,在忙碌于生意之外,学业和校园活动同样重要,需要他更好地去平衡。
中午放学后,詹晓阳迅速写了一张请假条交给班长,说明下午有事需请假。然后他跟刘小惠简单交代了一句,便匆匆回到小屋。
他从小屋的存货里拿出一大沓开业宣传单,又精心挑选了两双鞋——一双是时下最流行的“阿耐”高仿爆款,另一双是“双兴”品牌的主打板鞋,用袋子装好。在路边小店快速扒了几口午饭,他便坐上前往潮江师范学院的三轮车。
潮江师范学院是潮城规模最大的高校,坐落在城东,校园面积广阔,绿树成荫,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詹晓阳此行目标明确,他要找同村同房头(共一个祠堂的宗亲)的堂哥——詹晓誉。堂哥是94级中文系的学生,在学校里人脉比较广。
凭着记忆和打听,詹晓阳很快找到了堂哥所在的宿舍楼和寝室。敲门进去时,堂哥詹晓誉正准备午休,看到詹晓阳突然来访,有些意外,但还是很热情。
“晓阳?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坐!”詹晓誉穿着背心短裤,招呼着堂弟。
“誉哥,没打扰你午休吧?有点事想请你帮忙。”詹晓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没事没事,自家人客气啥!走,阳台上去说,凉快些,也不影响舍友。”詹晓誉说着,把詹晓阳引到宿舍外面的小阳台上,又给他倒了杯凉开水。
阳台虽然狭窄,但通风透气,能看到楼下葱郁的树木。詹晓阳坐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誉哥,我这次来,是想请你帮个忙,引荐一下学校负责勤工俭学或者学生活动的干部。”他边说边把带来的两双鞋递给堂哥,“也没带啥,这两双鞋给你和莹姐(堂哥女友)试试。”
詹晓誉接过鞋子,看了看款式和质量,点点头:“哟,这鞋不错啊。帮你引荐没问题,不过你得告诉我具体什么事?你这鞋……”
詹晓阳早有准备,解释道:“是我女朋友她姐姐,和人合伙在南郊路开了个运动鞋店,马上要开业了。想请师院的同学帮忙派发一下开业宣传单,也看看能不能在师院找找合适的代理,推广一下鞋子。”他刻意隐去了自己是实际运营者的身份,以免显得过于张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