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的光还在墙上跳动,议事厅的地面留着半干的脚印。艾琳放下笔,把最后一份兵员名单推到一边。操练声已经停了,但她没起身。她翻开账册,手指划过几行数字,又翻到另一页,对比着粮仓入库和匠坊出货的记录。
她抽出一张空白竹片,写下一行字:“召集境内所有行商,三日内赴议事厅议事。”写完后交给文书官,让他立刻传令下去。
三天后清晨,十多名商人陆续走进议事厅。他们穿着粗布衣或旧皮袍,手里提着小包裹,有卖陶罐的,有运盐巴的,还有几个常年在附近村子换布匹的。他们站在厅中,互相打量,没人说话。
艾琳从内室走出来,身后两人抬着一个木箱。箱子打开,里面是几块毛毯、一小袋香料残渣、还有一件带铜钉的皮甲。
“这些是缴获来的。”她说,“毛毯来自北境高原,香料是南方商人带来的,这皮甲上的铜钉,是用山铜合金打的。你们知道这些东西值多少吗?”
没人回答。
“一匹粗布,在河埠只能换两条鱼。但同样的布,要是能运到谷镇,就能换一把铁锄。再往西走一百里,换成石料,回来铺路修房,省下的是工分和人力。”她顿了顿,“我们有粮,有铁,有手艺。可到现在为止,你们走的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一个矮个子商人低声说:“西林村。再过去就是野道,不安全。”
“安全不是等来的。”艾琳说,“我准备组建三支商队,由领地出车、出护卫、出第一批货。你们来当商首,赚的钱按劳分配。赔了,损失公库补一半。但要是私自改道逃跑,以后不准再参与任何交易。”
有人抬头问:“护卫是谁?会不会插手买卖?”
“老兵五人,押运出身,只管护行,不管交易。”她说,“路线也定了三条:北去谷镇,拿粮食换铁具;南下河埠,用布帛换渔货;西连石堡,运陶器换石材。每条线配一辆板车、两匹马、五名随行人员,包括一名记账员。”
她让人拿出三张路线图,贴在墙上。“正副商首由你们自己推选,账目每天登记,每月公开。谁想报名?”
半天没人动。
第二天中午,才有人递上名字。北线报了两个,南线三个,西线四个。艾琳批准了人选,安排匠坊赶制车辆,粮仓调拨第一批货物。
出发那天早上,她在村口站定。三辆板车排成一列,马匹打着响鼻。商人们穿上了厚外套,背上挂着水囊和干粮袋。
她走到第一辆车前,亲自封上货箱的签条。“记住,按时回程。路上遇劫,立刻发信号箭。若因延误导致损失,下次不再派车。”
车队缓缓启动。村民围在路边看,孩子跟着跑了好一段。
一个月过去了。北线商队最先回来,带回三锭铁块和两把新斧头。南线晚了两天,但运回两大筐风干鱼和一包海盐。西线最顺利,不仅换了够建半堵墙的石料,还带回一块未加工的青石板,说是石匠愿意合作定制建材。
艾琳在议事厅查看各队账本。扣除损耗和人力开支,净利超出预估两成。她让文书官把结果抄一份,张贴在村口公告栏。
可第二个月,问题来了。
南线商人提出不想再去河埠。“那边收税重,管事的要抽成,一趟下来挣不了几个。”
北线也说谷镇铁价跌了,换不到好东西。
艾琳把人叫来,问清楚情况。当晚她修改了规则:每条线路允许浮动调整终点,只要提前报备,且不脱离安全区。同时增加奖励——若发现新交易点并成功建立联系,额外给一成利润分成。
第三个月初,北线商队带回消息:谷镇以北三十里的铁匠屯,愿意用废铁换粮食,还能修理农具。
艾琳立刻批准试运行,并派一名工匠随行学习。
就在商路逐渐稳定时,哨卡送来一个人。
那人披着深褐色斗篷,脸上有风沙痕迹,脚上的靴子磨破了边。他说他从东方山隘外过来,带着药草、细麻和一种染布的方法。
艾琳让人把他带到议事厅。
他取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后是几束干草样的植物。“这是止血草,比你们用的苔叶见效快。”他又拿出一捆线,“这是细麻,三根搓一起,比羊毛更韧,还不缩水。”
艾琳叫来医者辨认。医者看过后点头:“止血草是真的。这麻……我没见过,但看着不像假货。”
她又让人取来本地滞销的粗羊毛,当场搓捻对比。细麻确实更结实,手感也顺滑。
“你要换什么?”她问。
“三十匹粗 wool 换十捆麻、五包药草,再加一项扎染技法。”他说,“我可以教你们怎么做。”
艾琳没当场答应。她让人把样品留下,给了对方一间屋子住下。
两天后,确认无误。她签下试贸协议,注明仅限一次交易,后续是否继续视效果而定。
消息传开,商人们坐不住了。原来外面的东西这么值钱?有人开始打听能不能加入下一趟东线行程。
艾琳在送异国商人离开时说:“下次来,希望带更多朋友。”
那人回头看了她一眼,点头走了。
黄昏前,三支商队全部返程。艾琳坐在议事厅翻看本月总账。利润比上月高了一倍多。她合上册子,望向窗外。
归来的车队正驶入村口,百姓围上去看热闹。有个孩子伸手摸马背上的箱子,被大人轻轻拉开。
她站起来,走到桌前,把明日军议堂会议的竹牌移到角落。
远处,最后一辆马车碾过土路,轮子发出沉闷的滚动声。
喜欢雪灾为奴,逆袭成王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雪灾为奴,逆袭成王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