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阳光透过实验中学高三(1)班的窗户,落在教室后墙的空白展板上,给原本单调的墙面镀上了一层暖光。距离高三倒计时牌立起来刚过一个月,班主任李老师抱着一叠彩色便利贴走进教室,笑着把便利贴放在讲台上:“今天咱们搞个小活动,每人拿一张便利贴,写下自己的理想大学和想对自己说的话,贴在后墙的展板上,以后累了、迷茫了,就看看这些便利贴,给自己加加油。”
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涌到讲台前拿便利贴,五颜六色的便利贴很快被分完。林溪拿着一张淡粉色的便利贴,指尖轻轻摩挲着边缘,心里既紧张又期待——从高一刚入学时对未来的迷茫,到现在明确想考的大学,这一路的变化,连她自己都觉得惊讶。
“你想考哪所大学啊?”江翊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手里拿着一张淡蓝色的便利贴,目光落在林溪手里的粉色便利贴上,“之前你说想读历史学专业,是不是已经有目标了?”
林溪点点头,脸颊微微泛红:“嗯,我想考南京大学的历史学专业,之前查过资料,南大的历史学专业很强,而且学校里还有很多关于近代史的研究项目,我特别感兴趣。”
江翊的眼睛亮了亮:“南京大学很好啊,我也在考虑南大,不过我想报地理科学专业,咱们要是都考上了,以后还能在同一个校园里一起复习。”
林溪的心突然漏了一拍,她抬起头,正好对上江翊温柔的目光,阳光落在他的睫毛上,像撒了一层碎金。她赶紧低下头,指尖在便利贴上轻轻划着,小声说:“那……那挺好的,到时候还能一起去图书馆查资料。”
旁边的陆知行拿着一张明黄色的便利贴,凑过来笑着说:“你们俩又偷偷讨论理想大学,不带我是吧?我可告诉你们,我想考浙江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以后想当一名记者,到处采访,写很多有意思的文章。”
林溪和江翊同时看向他,眼里满是惊讶。陆知行平时总说自己对未来没什么规划,没想到早就有了目标。陆知行挠了挠头,笑着说:“其实我暑假就想好了,我特别喜欢写东西,上次帮班里写的运动会报道,还被校刊录用了,从那时候起,我就想当一名记者了。”
三人坐在座位上,认真地在便利贴上写下自己的理想大学和鼓励的话。林溪握着笔,在便利贴的上方写下“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下方则写着:“300天,不辜负自己,不辜负身边的人,加油!”写完后,她把便利贴对折了一下,又展开,心里满是期待——她想象着自己站在南大校园里的样子,想象着和江翊一起在图书馆复习的场景,想象着和陆知行分享各自大学生活的画面。
江翊在便利贴上写下“南京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下方写着:“和林溪一起考上南大,一起朝着目标努力,不放弃!”他写完后,偷偷看了一眼林溪的便利贴,看到“南京大学”四个字时,嘴角忍不住扬起一抹浅笑。
陆知行则在便利贴上写下“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下方写着:“虽然和他们俩的目标大学不一样,但我们都会考上自己想去的学校,以后还要经常聚!”写完后,他把便利贴举起来,笑着说:“你们看,我的字是不是比以前好看多了?为了以后能写好新闻稿,我可是特意练过字的。”
林溪和江翊被他逗笑了,教室里的氛围也变得格外轻松。同学们陆续走到后墙的展板前,把便利贴贴在上面。有的同学贴得很高,像是想让自己的目标更醒目;有的同学则把便利贴贴在角落,像是在默默守护自己的梦想;还有的同学和好朋友把便利贴贴在一起,约定要一起考上理想的大学。
林溪拿着自己的便利贴,走到展板前,找了一个中间的位置,把便利贴贴了上去。她刚贴好,就看到江翊走过来,把他的蓝色便利贴贴在了自己粉色便利贴的旁边,两张便利贴挨在一起,像一对亲密的伙伴。陆知行则把他的黄色便利贴贴在了两张便利贴的下方,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三角形”。
“这样一看,咱们三个的目标好像连在一起了,”陆知行笑着说,“就算以后去了不同的大学,看到这三张便利贴,也能想起现在一起奋斗的日子。”
林溪点点头,看着墙上的三张便利贴,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些便利贴不仅是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现在的鼓励。以后每当复习累了、想放弃的时候,只要看到这些便利贴,就会想起自己的目标,想起身边的伙伴,就会重新充满力量。
班主任李老师走到展板前,看着贴满便利贴的墙面,笑着说:“很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也都有自己的鼓励。这些便利贴就像一盏盏小灯,会照亮你们接下来的300天。记住,只要你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学们纷纷点头,目光落在墙上的便利贴上,眼神里满是坚定。林溪看着自己的便利贴,又看了看身边的江翊和陆知行,心里突然充满了力量。她知道,接下来的300天会很辛苦,会有刷不完的题、背不完的知识点,会有疲惫和迷茫,但只要有这些便利贴的鼓励,有身边伙伴的陪伴,就一定能坚持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