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带着夏末的余温,吹进实验中学高三(1)班的教室。讲台上,班主任李老师刚把一块红色的倒计时牌立在角落,鲜红的“300天”字样像一盏灯,瞬间照亮了教室里略显沉闷的氛围。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牌面上,让那三个数字更显醒目,也让班里每个人的心跳都悄悄加快了半拍。
林溪握着笔的手顿了顿,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那块倒计时牌。从文科实验班到高三,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可她总觉得像是走了很久——从第一次模考历史考五十八分的崩溃,到跟着江翊整理时间线、刷错题本的踏实,再到现在坐在高三的教室里,看着“300天”的数字,心里既有期待,又有藏不住的紧张。
“好了,倒计时牌立起来了,不是要给大家施压,”李老师拍了拍手,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来,“是想让大家心里有个数,接下来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贵。但也不用太紧张,咱们班是实验班,基础都扎实,只要跟着节奏走,肯定能有好结果。”
说完,李老师开始分发刚印好的高三复习计划,教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林溪接过计划单,指尖轻轻划过“九月:一轮复习——梳理课本基础知识点”的字样,突然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在为“洋务运动的企业类型”和江翊争论,而现在,他们要面对的是更系统、更密集的复习。
“发什么呆呢?”江翊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把一本崭新的《高考历史基础手册》推到林溪面前,“这是我暑假整理的,里面把课本上的考点都标了重点,你之前总说‘中国近代史时间线乱’,我在后面附了完整的时间轴,方便你对照着背。”
林溪回过神,看着手册扉页上熟悉的字迹,心里泛起一阵温暖。高三开学前的暑假,江翊去图书馆借了十几本高考复习资料,每天在家整理知识点,还特意给她和陆知行各准备了一份。她翻开手册,果然在最后几页看到了彩色标注的时间轴——“1840鸦片战争→1851太平天国运动→1860洋务运动”,每个时间点旁边都画了小星星,还备注了“高频考点”“易混点”。
“谢谢,”林溪小声说,“你暑假本来可以好好休息的,还特意整理这个。”
“没事,”江翊笑了笑,目光落在她手里的复习计划单上,“一轮复习重点在基础,你把这本手册跟课本对着看,遇到不懂的随时问我。对了,晚上的晚自习,咱们还是像以前一样,一起刷题吧?”
林溪点点头,刚想说话,就被陆知行的声音打断了:“哎哎哎,你们俩又偷偷讨论复习计划,不带我是吧?”他凑过来,一把抢过林溪手里的《高考历史基础手册》,翻了两页,夸张地说:“好家伙,江翊你也太偏心了,给林溪的手册还有彩色标注,我的怎么只有黑笔?”
江翊无奈地笑了:“你的那本在你桌洞里,我只是先把林溪的给她。而且你的地理比历史好,我给你整理的是《地理高频考点汇编》,里面补充了很多区域地理的案例,比这本更适合你。”
陆知行赶紧摸向桌洞,果然摸到一本绿色封皮的手册,他翻开一看,里面全是自己薄弱的“气候类型判读”“洋流分布规律”,还附带了很多真题案例。他嘿嘿一笑:“还是你懂我!不过话说回来,看到那块倒计时牌,我突然有点慌——300天好像很长,又好像很短,感觉昨天还在为实验班考试紧张,今天就要面对高考了。”
林溪也有同感,她看着讲台上的倒计时牌,红色的“300天”像在提醒着所有人,这段青春里最紧张也最珍贵的日子,已经开始了。
晚自习时,教室里格外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翻书声。林溪按照江翊给的手册,对照着历史课本梳理知识点,遇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她想起去年春分在樱花树下,江翊给她讲解的场景,而现在,她要把这些知识点记得更牢、更准。
“这道题怎么做啊?”陆知行的声音突然响起,他把地理练习册推到江翊面前,指着一道“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的题,“我总搞不清‘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分界线,还有秘鲁寒流对气候的影响,你给我讲讲呗?”
江翊放下笔,拿起铅笔在练习册上画了简易地图:“你看,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在巴西高原,而热带沙漠气候在西海岸,分界线是南纬20度左右。秘鲁寒流是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才会延伸到赤道附近……”
林溪停下笔,听着两人的讨论,心里突然觉得踏实了很多。从“补差小组”到高三同班,他们一直这样互相帮助,不管是面对实验班考试,还是现在的高考,只要身边有彼此,好像再难的路也能走下去。
晚自习结束后,三人一起走出教室。九月的夜晚已经有了凉意,风一吹,让人清醒了不少。教学楼前的路灯亮着暖黄色的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