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四年十月十二日。沧州城外,曹彬大营。
一
天还没亮,军中便起了骚动。
中军帐外,几个士兵正围着一棵槐树,用刀削树皮。刀口不利,削得断断续续,费了半天功夫才削下一块巴掌大的树皮。有人用火烤了烤,塞进嘴里,嚼了几下,又吐出来。
这玩意儿真能吃?
总比饿死强。
旁边有人在煮马肉。一小块马肉,加了半锅水,煮了个把时辰,汤还是清的。分到手里,一人也就一口。
营中原有战马八百余匹,如今只剩三百出头。昨夜又杀了五匹,按规矩报到中军,说是病死的。曹彬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追究。
何继筠巡营回来,在帐外站了一会儿,才掀帘进去。
曹彬正在看文书。桌上摆着一碗野菜汤,汤里几片黄叶子,已经凉了。
曹帅。何继筠行了个军礼,巡营完毕。
曹彬点点头,没抬头:如何?
不太好。何继筠斟酌着说,昨夜又有三人晕倒,抬去军医那里,说是饿的。还有……
还有人在私下议论,说要不要……撤。
曹彬这才抬起头来。他的眼眶深陷,颧骨突出,三天没怎么睡,整个人看上去老了十岁。
撤往何处?
何继筠没接话。
曹彬放下文书,靠在椅背上。帐外传来士兵削树皮的声音,刀口与木头摩擦,听着让人心烦。
李重进围城已有十日。曹彬缓缓说道,我军断粮三日。汴梁那边,恐怕也顾不上我们了。
何继筠低着头,不说话。
你有什么想法?曹彬问。
何继筠犹豫了一下:李重进的粮道,在二十里外。
曹彬没作声。
他们的粮草三日一运,从南朝那边来。何继筠接着说,守卫的兵马不多,五百人左右。
你想袭粮道?
末将不敢。只是……何继筠抬起头,曹帅,弟兄们真的撑不住了。
曹彬站起来,走到帐门口,掀开帘子往外看。营中到处是士兵,三三两两地蹲着,没什么精神。有人在削树皮,有人在煮野菜,还有人干脆躺在地上,也不知是睡着了还是晕过去了。
这是他手下的禁军。曾经跟着太祖征战天下,打下大宋江山的禁军。
如今沦落到削树皮吃。
召集将领。曹彬转过身来,开军议。
二
一个时辰后,中军帐里挤满了人。
大小将领二十余人,都来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倦色,眼眶深陷,明显是饿的。
曹彬坐在主位,扫视一圈,开口道:诸位,我军粮草已尽,汴梁方面又无音讯。如今只有两条路——要么坐等饿死,要么想办法弄粮。
帐内一片沉默。
半晌,一个偏将站起来:曹帅,李重进的粮道就在二十里外。
我知道。曹彬说,可那是敌军粮道。一旦动手,便是决战。
那就决战!那偏将激动起来,总比在这里等死强!
袭粮道!
帐内群情激愤。
曹彬按了按手:诸位,袭粮道不是不可以,但有几点要说清楚。第一,李重进麾下三万精锐,我军如今这个状态,能打吗?
帐内又是一片沉默。
第二。曹彬接着说,即便袭粮成功,李重进必然报复。到时候我军如何应对?
还是沉默。
何继筠站起来:曹帅,末将以为,可以分兵五千,夜袭粮道。抢了粮就走,不与敌军纠缠。
五千人够吗?有人问。
够了。何继筠说,粮道守卫不过五百人,我军五千,足以碾压。关键是速度要快,抢了就走,不给李重进反应的时间。
曹彬沉思片刻,问道:若失败呢?
那就……何继筠顿了顿,那就全军覆没。
帐内又是一片寂静。
良久,曹彬缓缓开口:既然如此,那便试一试。但有三条军令——第一,只抢粮草,速战速决。第二,遇敌军主力,立刻撤退。第三,此事我一人担责。
他站起来,环顾众人:诸位,这一仗若打了,我曹彬的名节就毁了。可总比眼睁睁看着两万弟兄饿死要强。
何继筠单膝跪地:末将领命。
其他将领也纷纷行礼。
曹彬摆摆手:准备吧。今夜二更,出发。
三
当夜二更,何继筠率五千人出营。
士兵们都是挑出来的,相对来说还能走得动。但也只是相对而言——三天没吃饱饭,人人面黄肌瘦,走起路来脚步虚浮。
月光很亮。
队伍走了两个时辰,到了粮道附近。何继筠让人停下,自己带了几个哨探,摸到山坡上观察。
山谷里,确实是南朝的粮道。营帐不多,守卫也就五百人左右。粮袋堆成小山,在月光下看得很清楚。
何继筠舔了舔干裂的嘴唇。
回到队伍里,他低声下令:记住,只抢粮,不恋战。抢了就走,听我号令。
士兵们点头。眼睛都直直地盯着山谷里的粮袋。
五千饥兵如潮水般冲下山坡。
守卫的南朝士兵根本没料到会有夜袭,慌乱中被冲散。有人想反抗,被砍倒在地。更多的人直接逃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