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伏诛,其党羽或死或擒,梁山泊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内部清洗。晁盖(林峰)以雷霆手段迅速稳定了局势,聚义厅前那一夜的血腥气尚未完全散去,但山寨的秩序已然恢复,甚至比以往更加森严。卢俊义、关胜、林冲等核心头领各司其职,整顿部属;向问天、李沉舟等人则牢牢掌控着要害部门;吴用经过此事,更是小心翼翼,尽心辅佐。梁山这艘巨轮,在晁盖的掌舵下,看似平稳地驶过了暗礁。
然而,晁盖心中清楚,表面的平静之下,潜藏着更大的危机。朝廷十万大军征讨失利,主将关胜归降,这等奇耻大辱,以宋徽宗和蔡京、高俅等人的性子,绝不可能善罢甘休。下一次的围剿,必然会更加猛烈,调动的兵力、动用的手段,恐怕将远超以往。梁山虽胜了一场,但根基尚浅,亟需扩充实力,尤其是需要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人才。
这一日,晁盖独坐聚义厅,面前摊开着一幅简陋的天下舆图,目光却并未停留在周边的州县,而是投向了更远方。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中思绪飞转。梁山如今猛将如云,水陆战将皆有,谋士有吴用,能工巧匠有朱停,情报网络有鲁有脚、韦小宝暗中铺展,更有诸多召唤而来的奇人异士。但似乎还缺了点什么……一种能够应对超自然力量、或是精通奇门遁甲、能够在大规模战争中起到扭转乾坤作用的人物。
他忽然想起一人——入云龙,公孙胜。
在原本的轨迹中,公孙胜是梁山泊的副军师,师从罗真人,道法高深,能呼风唤雨,精通五行八卦,在多次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人云游四海,行踪不定,但若能请他回山,无疑将极大增强梁山的软实力,尤其是在应对朝廷可能请来的法师、异人时,能有抗衡之力。
“公孙胜……”晁盖沉吟片刻,心中有了定计。请公孙胜,不能像寻常招揽好汉那般,需要以示尊重,亲自前往,方显诚意。而且,此事不宜声张,需秘密进行。
他唤来戴宗。神行太保戴宗如今负责梁山对外联络和紧急情报传递,忠诚可靠。
“戴宗兄弟,”晁盖屏退左右,低声道,“有一件要事,需你辛苦一趟。”
“哥哥但请吩咐,戴宗万死不辞!”戴宗抱拳道。
“你可知‘入云龙’公孙胜先生的下落?”晁盖问道。
戴宗略一思索,答道:“公孙先生乃世外高人,行踪飘忽。不过,小弟日前听往来客商提及,似乎有人在蓟州九宫县二仙山一带,见过一位道法高深的道长,形容与公孙先生颇为相似,只是无法确定。”
“二仙山……”晁盖记下这个地点,“好!你即刻准备,挑选几名精细得力的手下,随我微服出山一趟。我们去蓟州,寻访公孙先生。”
戴宗吃了一惊:“哥哥要亲自前往?此去蓟州,路途遥远,且需经过不少官兵辖地,风险甚大!不如让小弟先去探明虚实,再请哥哥定夺?”
晁盖摆摆手,决然道:“公孙先生乃当世高人,非比寻常。我若不去,如何显得出诚意?不必多言,速去准备,我们明日拂晓便出发。此行务必隐秘,不可泄露消息。”
“是!小弟明白!”戴宗见晁盖心意已决,不再多劝,立刻转身去安排。
次日拂晓,天色未明,一支小小的马队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梁山泊。为首者正是改换了装束的晁盖,他身着寻常富商服饰,腰悬倚天剑(用布包裹),骑着一匹健马。戴宗扮作管家模样,另有两名机警的“神行营”骨干扮作随从。四人轻装简从,一路向北,往蓟州方向而去。
一路上,晁盖等人尽量避开官道和大城镇,专走小路,晓行夜宿,风尘仆仆。晁盖虽为一方霸主,却并无骄矜之气,与戴宗等人同甘共苦,让随行之人更加敬佩。
经过十余日的跋涉,一行人终于进入了蓟州地界,根据戴宗打探到的模糊消息,找到了九宫县境内的二仙山。此山并不算十分雄伟,但林木葱郁,云雾缭绕,确有一股仙灵之气。
在山脚下寻了一处樵夫打听,樵夫言道,山中确有一位老神仙,带着一位年轻些的道长居住,但平日深居简出,不见外客,只在初一十五偶尔下山采买些用品,道法高深,能知过去未来。
晁盖心中暗喜,看来消息无误。他命两名随从在山下看守马匹,自己只带了戴宗,徒步上山寻访。
山路崎岖,古木参天。两人行了约莫一个时辰,才在半山腰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看到几间简陋的茅屋,屋前有一片菜畦,一个道童正在浇水。
晁盖整了整衣冠,上前几步,拱手朗声道:“请问小道长,此处可是罗真人仙驾清修之所?在下山东晁盖,特来拜见真人,并寻访公孙胜先生。”
那道童抬起头,打量了晁盖和戴宗几眼,见二人气度不凡,尤其是晁盖,虽作商贾打扮,但眉宇间自有威严,便还礼道:“施主有礼。家师确实在此清修,只是近日正在闭关,不见外客。公孙师兄月前外出云游,尚未归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