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府皇宫大殿内,烛火彻夜未熄。晁盖端坐于主位,身前的沙盘上,西域与辽国的疆域被标注得格外清晰 —— 波斯明教总坛位于西域昆仑山深处,辽国主力则集中在北方草原,两者若真如情报所示兵分三路,华夏军将面临东西北三线作战的困境。殿内,岳飞、袁崇焕、吴用、李靖、张无忌及李沉舟、西门吹雪、叶孤城等核心将领围坐一圈,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凝重之色。
“波斯明教教主已下令召集所有圣火使,辽国萧太后也已调遣十万骑兵至边境,三个月后,两军将大概率在西域、雁门关、河套平原三处同时发起进攻。” 吴用手持情报卷轴,声音低沉,“更棘手的是,据潜伏在辽国的探子回报,辽国已从波斯明教处获得了十门改良型红衣大炮,射程与威力均在我军现有火器之上。”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面露惊色。岳飞率先开口:“若辽国真有改良型红衣大炮,雁门关的防御将面临巨大压力。末将建议,即刻从兴庆府调派五千戚家军前往雁门关,协助当地守军加固城防,并由戚继光将军亲自坐镇,利用其火器改良经验,针对性提升防御工事。”
戚继光立即起身领命:“末将遵旨!定能在三个月内,将雁门关打造成铜墙铁壁,让辽国骑兵有来无回!”
晁盖点头,目光转向李靖:“李将军,河套平原地势开阔,适合骑兵作战,辽国若从此处进攻,需派一支精锐骑兵前往防御。你麾下的大唐玄甲军战力强悍,可否担此重任?”
李靖躬身应道:“末将愿往!玄甲军将士早已摩拳擦掌,定能挡住辽国骑兵,不让其踏入河套平原半步!”
“好!” 晁盖继续部署,“张无忌将军,你熟悉波斯明教的功法与西域地形,可率领明教精锐与常家军骑兵,前往西域边境驻守,监视波斯明教的动向,若其有异动,及时传信回报!”
“末将领命!” 张无忌起身领命,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 此前与圣火使的交战让他深知对方功法诡异,此次有常家军骑兵相助,他有信心守住西域防线。
安排完三线防御,晁盖又看向李沉舟、西门吹雪、叶孤城:“三位将军,波斯明教与辽国的顶尖高手众多,三线战场恐需你们支援。朕命你们组成‘机动特战营’,手持朕的调兵令牌,可随时驰援任何一处战场,务必斩杀敌军主将与顶尖高手,瓦解其进攻势头!”
“遵陛下令!” 三人齐声领命,周身气势凌厉,显然已做好应对大战的准备。
最后,晁盖将目光落在袁崇焕身上:“袁将军,你留在兴庆府,统领剩余兵力,负责后勤补给与兵力调配,确保三线战场的粮草与援军能及时到位。” 袁崇焕躬身领命后,晁盖站起身,拔出倚天剑,剑尖指向沙盘:“三个月后,便是我华夏军与波斯明教、辽国决战之日!朕要让他们知道,华夏疆域,岂容外敌侵犯!”
“誓死保卫华夏!” 众人齐声呐喊,声音震得殿顶瓦片微微颤动。
次日清晨,兴庆府外便热闹起来。戚家军将士们推着红衣大炮、扛着加固城防的木料,朝着雁门关方向进发;大唐玄甲军的骑兵们则骑着战马,带着充足的粮草与武器,奔赴河套平原;张无忌率领的明教精锐与常家军骑兵也整装待发,西域的风沙虽烈,却挡不住他们前行的脚步。
晁盖亲自在城外送行,看着三路大军陆续离去,他转身对身旁的吴用说道:“仅靠防御还不够,我们需主动出击,摸清敌军的具体部署与火器情况。吴先生,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吴用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单:“陛下放心,末将早已安排妥当。韦小宝与海大富熟悉情报工作,可潜入辽国探听改良型红衣大炮的具体参数;沈炼与沈虎禅擅长隐匿行踪,可深入西域,探查波斯明教圣火使的具体人数与功法弱点。此外,狄仁杰与李元芳已在边境布下情报网,可实时监控两军动向。”
晁盖满意点头:“有吴先生安排,朕便放心了。让他们务必小心,若遇危险,保命要紧。”
—— 与此同时,辽国上京的皇宫内,萧太后正与波斯明教的使者商议战事。大殿内,十门改良型红衣大炮整齐排列,炮身泛着冷光,炮口直指殿外。萧太后身着华丽的契丹服饰,手持权杖,目光锐利地盯着使者:“使者放心,我大辽十万骑兵已在边境集结,三个月后,定能如期进攻雁门关与河套平原。但你们波斯明教需保证,圣火使能在西域牵制住华夏军的主力,不让其有机会驰援北方。”
波斯明教使者是一位身披黑色长袍的老者,脸上带着诡异的面具,声音沙哑:“萧太后放心,我教教主已召集了二十位圣火使,其中五位更是领悟了‘圣火真身’,战力远超此前的金轮法王。三个月后,圣火使将从西域发起猛攻,定能将华夏军的主力牢牢牵制在西域。”
萧太后闻言,满意地点头:“如此甚好!待攻克华夏后,我大辽与波斯明教平分华夏疆域!” 老者微微躬身,眼中闪过一丝贪婪 —— 他心中清楚,萧太后不过是波斯明教的棋子,待消灭华夏军后,辽国也将被波斯明教吞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