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者号”核心大厅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新的紧张感,与之前能源枯竭时的绝望截然不同。这是一种面对未知力量时的小心翼翼,是触碰禁忌知识后的敬畏与不安。林越站在主控台前,屏幕上那个新解锁的【隐藏协议界面】如同一个潘多拉魔盒,刚刚向他展示了震撼的真相,也带来了沉重的警告。
他的目光死死盯住【环境能量场谐波图谱】上,代表“观测者号”的那个醒目的蓝色光点。这蓝色,是蓝晶能量的映射,是生命的希望,但根据远古日志的警告,它也可能是招致毁灭的信标。必须隐藏它,至少,要能控制它。
隐藏协议界面提供了【环境能量场谐波图谱】,但相关的“能量辐射控制”或“隐匿场生成”功能要么是灰色不可用,要么就需要更高权限。显然,最初的“隐匿协议”是在“观测者号”功能完整、由“方舟之心”统一调度时设计的。如今主控核心沉寂,前哨站残破,这些高级功能已然失效。
“不能依赖自动系统,必须手动干预。”林越得出结论。干预的对象,就是蓝晶能量的输出本身。如果能精细地控制蓝晶能量的释放模式,或许就能模拟出一种更低调、更接近环境背景的“谐波”,实现被动隐匿。
这意味着,他必须对刚刚稳定的能源系统再次进行干预,而且是在远超前次的、更精细的层面上。风险不言而喻——轻则再次引发能源波动,重则可能损坏蓝晶、能源接口,甚至引发能量失控。
但别无选择。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打开了能源协调接口的低级控制面板。这一次,他的目标不是触发某个协议,而是“修饰”能量本身。他需要像一个调音师,为这台动力澎湃的“发动机”加上消音器,或者改变其声纹。
基于对能量图谱的分析,他需要达成的效果是:降低蓝晶能量输出中那种独特的、尖锐的“蓝色”谐波强度,同时允许基础的、更平缓的能量流(可以理解为“白色噪音”部分)通过,以维持遗迹运行。
他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参数。首先尝试的是在输出端加载一个“滤波”程序,试图过滤掉特定频率的谐波。这是一个标准操作,理论上可行。
他设定了滤波范围,确认了能源回路保护装置状态良好,然后,启动了滤波程序。
起初一切正常,能源读数稳定,谐波图谱上代表“观测者号”的光点亮度似乎有微弱的减弱。有效!
但就在他准备微调滤波强度时,异变陡生!
主控台突然爆发出刺耳的警报!能源协调接口内部传来一阵不祥的“嗡嗡”声,输出能量的波形图瞬间变得杂乱无章,剧烈抖动!屏幕上的能源读数像发疯一样上下跳动!剩余总能源从2.3% 猛跌至 1.8%,并且还在持续下降!
“糟糕!能量反噬!”林越心头巨震。蓝晶能量的稳定超乎想象,其内部结构可能极其精密,外部的强行滤波干扰了其固有的能量释放节奏,引发了强烈的排异反应!能量没有按照预想的路径被过滤,反而在回路中激荡、冲突,疯狂消耗着自身!
更可怕的是,谐波图谱上,那个蓝色光点非但没有隐匿,反而因为能量的剧烈冲突,爆发出更加强烈、更加混乱的辐射脉冲,像一颗失控的信号弹,在这片死寂的能量背景中疯狂闪烁!
弄巧成拙!隐匿不成,反而发出了更强的“噪音”!
必须立刻停止!林越手疾眼快,猛地切断了滤波程序的能量供应。
然而,能量冲突已经形成,如同堤坝决口,不是简单关闭闸门就能平息。能源协调接口内部传来过热警报,一股焦糊味弥漫开来。能量乱流仍在持续,系统多个模块报告过载。
冷静!必须冷静!林越强迫自己压下恐慌。强行压制不行,那就……疏导?
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闪过。之前解锁协议时,他利用的是“共鸣”,是顺应蓝晶能量的频率,而非对抗。现在能量失控,本质是不同频率能量的冲突。能否再次利用“共鸣”原理,不是去触发协议,而是去“安抚”这股狂暴的能量流?
这需要他将自己的精神力,通过圆盘作为媒介,再次融入能量流中,但这次的目的不是引导,而是“调和”,是充当一个“阻尼器”,平复能量的震荡。
这比之前的操作更加危险!是在风暴眼中跳舞!
没有时间犹豫了!能量读数已跌至1.5%,并且系统损坏警报越来越多。
他一把抓起胸口的金属圆盘,另一只手按在能源协调接口的外壳上,闭上双眼,全力释放出精神感知。他不再试图去“控制”能量,而是将自己的意识化作一片平静的湖面,去“感受”那股狂暴的乱流。
瞬间,巨大的信息洪流和能量乱流的撕扯感几乎将他的意识冲散!头痛欲裂,五脏六腑都仿佛在翻腾。他咬紧牙关,死死守住灵台的一点清明,努力去分辨乱流中那些相对稳定的“基频”,那些属于蓝晶本身温和而强大的本源波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