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之行,被何雨柱赋予了远超寻常商务考察的意义。这不仅关乎上市地的选择,更是一次对“何记”未来十年战略方向的深度探路。他携娄晓娥、何晓同行,阵容规格之高,显示出对此行的极度重视。华晟资本的李总亲自陪同,并安排了与淡马锡团队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交易所相关人士的密集会晤。
飞机降落在樟宜机场,热带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这座花园城市的井然有序与国际化的都市气息,与香港的繁华喧嚣截然不同。何雨柱透过车窗,观察着沿途整洁的街道、多元的文化景观和充满活力的商业区,心中暗自评估着这片土地的可能性。
与淡马锡团队的会面,在新加坡河畔一栋低调而现代的大楼内进行。淡马锡消费投资部的负责人是一位干练的新加坡籍女士,姓陈,能说流利的普通话。会谈专业而高效。陈总开门见山,表达了淡马锡对“何记”的欣赏:
“何先生,我们深入研究过‘何记’的案例。你们对品质的坚守、融合创新的理念,以及在港澳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尤其看重‘何记’品牌背后所代表的中华饮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这与淡马锡投资‘未来生活方式’的理念高度契合。”
她随即切入正题:“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东盟门户,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透明的监管环境以及连接东西方的独特优势。如果‘何记’选择在新加坡上市,淡马锡非常乐意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并可以利用我们在东南亚乃至全球的网络资源,协助‘何记’进行区域扩张和品牌提升。” 她展示了初步的合作构想,包括供应链整合、高端酒店渠道引入、甚至与新加坡本地餐饮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国际化厨师等具体方案。
条件极具诱惑力。淡马锡的背书,无疑将为“何记”上市提供强大的信誉支撑和国际化想象空间。何晓听得两眼放光,显然被这片更广阔的天地所吸引。
然而,何雨柱保持着冷静。他详细询问了在新加坡上市的法律合规要求、信息披露标准、持续监管成本以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影响。他发现,新加坡市场的规则更为国际化,对独立董事比例、关联交易披露、小股东权益保护等方面要求严格,这对于习惯了相对灵活管理的家族企业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随后与新加坡交易所的会谈,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新交所的官员专业而严谨,详细解释了上市规则和持续责任,强调了对公司治理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看重。
“何先生,新加坡市场欢迎像‘何记’这样有独特品牌价值和增长潜力的公司。但我们更希望吸引的是致力于长期发展、治理规范的企业。”官员的话意味深长。
晚间,何雨柱一家三口在下榻的酒店套房内进行了一次家庭会议。窗外是璀璨的新加坡夜景。
“爸,我觉得新加坡机会太大了!”何晓难掩兴奋,“淡马锡的资源,东南亚的市场,这都是香港给不了的!在这里上市,‘何记’就直接站上国际舞台了!”
娄晓娥则更为谨慎:“柱子,新加坡好是好,但人生地不熟,规矩也多。咱们的根还在香港,伙计们都在那边,一下子把主战场移过来,风险是不是太大了?而且上市地换了,香港那些老关系、老客人会怎么想?”
何雨柱沉默地听着,心中权衡。新加坡的优势显而易见:更高的国际认可度、通往东南亚的跳板、顶级战略投资者的加持。但劣势同样突出:更高的适应成本、可能的文化隔阂、以及对“何记”现有管理模式和家族色彩的冲击。香港市场虽然国际化程度稍逊,但胜在熟悉、灵活,与“何记”的大本营血脉相连。
“再看看,不急着决定。”何雨柱最终说道,“明天我们去看看本地的餐饮市场。”
次日,何雨柱谢绝了官方安排,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带着家人深入探访了新加坡的食阁、熟食中心、高端餐厅和特色餐馆。他仔细观察本地人的饮食习惯、口味偏好、消费能力,并与几家餐厅的老板、厨师闲聊。他发现,新加坡市场虽小,但极其多元和成熟,竞争激烈,对品质和创新要求极高。既有对传统味道的坚守,也对全球风味持开放态度。这恰恰与“何记”的融合理念有契合之处。
在一家着名的米其林星级餐厅用餐时,何雨柱偶遇了一位早年移居新加坡的香港餐饮界前辈。前辈得知何雨柱的身份后,热情地分享了他的经验:
“何先生,新加坡是个做品牌的好地方。这里规矩清楚,认实力,也认品牌。但要想在这里立足,光有好味道不够,还要懂得这里的游戏规则,要有国际化的团队和视野。香港有香港的好,人情味浓,变通快。关键是看你想把‘何记’做成什么样的企业。是想做一个扎根华南的区域强者,还是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品牌?”
前辈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何雨柱心中的迷雾。他意识到,选择上市地,不仅仅是比较规则和资源,更是选择“何记”未来的身份和赛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