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针对娄晓娥家庭背景的阴险伎俩,如同一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终于亮出了毒牙。她不知通过何种龌龊手段,竟然挖到了娄晓娥已故父亲早年一些因时代局限而留下的、早已尘封的历史材料,并加以歪曲和渲染,编织成一份看似“证据确凿”的匿名举报信,通过隐秘渠道,分别投递到了香港几家以挖掘名人**着称的小报和一家与内地某些保守势力关系密切的海外华文媒体。
信中的内容恶毒至极,不仅歪曲历史事实,将娄晓娥的父亲描绘成“有历史问题”的人物,更影射何雨柱与娄晓娥的结合是“别有用心”,甚至暗示“何记”的发家资本“来源可疑”,企图从根本上抹黑何雨柱夫妇的人品和“何记”的合法性。
这招极其狠毒。它避开了商业竞争,直接进行人身攻击和历史污名化,一旦传播开来,将对何雨柱家庭和“何记”品牌的声誉造成毁灭性打击,尤其是在注重“根正苗红”的某些圈层中。
消息最先由欧阳文山安插在媒体圈的眼线传来。当时何雨柱正在后厨试制新菜,听到消息,手中的炒勺“咣当”一声掉在灶台上,脸色瞬间铁青。他强压着滔天的怒火和寒意,第一时间冲回办公室,反锁了门。
绝不能让她得逞!绝不能吓到晓娥!这是何雨柱脑中唯一的念头。他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这次,不能再被动防御,必须主动出击,而且要快、要狠、要彻底!必须斩断这只不断伸来的黑手!
他立刻采取了雷霆行动:
1. 全面封锁,掐断源头:他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人脉和资源,包括欧阳文山的媒体关系、陈伯的江湖路子、甚至通过丰裕资本郑总联系到的有背景的人物,不惜重金,双管齐下:一方面,对那几家收到举报信的小报施加强大压力,警告其若发布不实信息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后果和行业封杀;另一方面,通过非常规手段,直接找到那个海外华文媒体的关键人物,陈明利害,迫使对方压下稿件。在强大的攻势下,几家小报权衡利弊后,纷纷退缩,承诺不刊发相关内容。那条最危险的传播渠道被暂时扼杀在萌芽状态。
2. 正面亮剑,法律震慑:何雨柱不再沉默,他让张律师团队立即起草了一份措辞极其严厉的律师声明,公开指控“有关人士”捏造事实、恶意诽谤,侵害何雨柱先生及家人的名誉权,并表示已掌握相关证据,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声明通过正规渠道发布,态度强硬,毫不退让。此举不仅是为了震慑对方,更是向公众表明清白和反击的决心。
3. 釜底抽薪,直捣黄龙:何雨柱深知,堵不如疏,治标需治本。不彻底解决秦淮茹这个祸根,永无宁日。他让欧阳文山和陈伯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搜集秦淮茹及其儿子棒梗这些年的所有劣迹和不法行为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之前在港的恐吓未遂、在东南亚的勾结欺诈、以及在内地可能存在的经济问题等),整理成详实的材料。同时,他做了一件极为大胆的事——他通过绝对可靠的秘密渠道,将这些材料的一部分,直接递送到了四九城与秦淮茹素有旧怨、且如今身居要职的某位人物手中,并附上一封言辞恳切但暗藏锋芒的信,陈述秦淮茹多年来如何纠缠不休、屡次试图破坏香港正常商业环境,暗示其行为可能影响两地关系,请求“主持公道”。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一招釜底抽薪的妙棋,意在借力打力,利用体制内的力量来约束甚至清除这个麻烦。
4. 稳固内部,安定人心:何雨柱在处理外部危机的同时,极力安抚内部。他召开核心骨干会议,坦诚告知有人恶意中伤,但已有效控制,要求大家稳定情绪,专心工作。对娄晓娥,他则选择了部分隐瞒,只轻描淡写地说有竞争对手造谣,已被处理,让她不必担心,加倍体贴关怀,绝口不提那些恶毒的细节,最大限度保护妻子不受伤害。
何雨柱的这一系列组合拳,迅猛而精准,尤其是那招“借刀杀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四九城那边,收到材料的要害人物,本就与秦淮茹有隙,加之顾及影响,很快便采取了行动。没过几天,秦淮茹就感到周遭气氛骤变,以往一些还能说得上话的关系突然变得疏远甚至严厉警告她“安分守己”,棒梗在东南亚的“生意”也接连受挫,几乎断了财路。她意识到,何雨柱这次的反击远超她的想象,不仅挡住了她的明枪,更直接威胁到了她的根本!一种巨大的恐惧攫住了她,她明白,再纠缠下去,恐怕自身难保。
与此同时,何雨柱律师声明的强硬姿态和迅速有效的危机公关,也在小范围内传开,让一些原本可能蠢蠢欲动的人心生忌惮,不敢再轻易充当秦淮茹的马前卒。
短短数日间,一场看似致命的危机,被何雨柱以果断而强悍的手段化解于无形。外界甚至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只有极少数知情人感受到了那场没有硝烟的厮杀是何等惊心动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